孤立之王普丁:越孤單越強悍?俄國內外交困的「圍城心理」

5月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基辅,重申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侵略。与此同时,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在狱中绝食抗议,触发大规模抗议示威。俄罗斯面对乌东战事和政局动荡,克里姆林宫会如何应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图/路透社

文/王家豪(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5月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基辅,重申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侵略,以回应数周前俄国在乌东顿巴斯地区的边境集结部队,及后宣布撤军。与此同时,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在狱中绝食抗议,触发多个城市出现抗议示威,也获得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的关注和声援。俄罗斯面对乌克兰东部战事和国内政局动荡,究竟两者同时发生对普丁政权的稳定性带来甚么冲击、克里姆林宫又会如何应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要暸解俄罗斯的外交和国内政策,我们不妨尝试从历史脉络的进路入手。俄罗斯长年抱有围城心态,导致她热衷对外领土扩张,同时主张对内采取高压统治。俄罗斯拥有辽阔的国土面积,但却没有固定国界和缺乏天然屏障,衍生出地缘政治的不安感。有感于国家四面受敌,俄罗斯透过进行领土扩张,以建立战略缓冲区和安全屏障。

冷战时期,东欧、南高加索、中亚和波罗的海国家被纳入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然视她们为其势力范围之内,对北约和欧盟等西方组织向东扩张表示强烈反对。对内方面,在外部敌对势力的阴影下,俄罗斯政府推行威权管治,动辄标签异见人士为「外国代理人」和「第五纵队」、大型示威活动为「颜色革命」,要求人民舍弃自由以换取政权稳定和安全。在政治专制和经济现代化之间,俄罗斯菁英往往选择了前者,避免丧失对权力的控制。

本文以俄罗斯的围城心态作为研究框架,辅以俄国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的调查佐证,呈现在俄国视角下的乌克兰政策和国内管治形势。

俄罗斯长年抱有围城心态,导致她热衷对外领土扩张,同时主张对内采取高压统治。俄罗斯拥有辽阔的国土面积,但却没有固定国界和缺乏天然屏障,衍生出地缘政治腹背受敌的不安感。 图/克林姆林宫

▌乌东顿巴斯冲突:为何俄罗斯愿意撤兵?

乌东顿巴斯冲突至今历时逾7年,虽然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武装分子曾签署多项停火协议,但交战双方不时违反协议,结果导致战火重燃(详细分析请参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融合与俄罗斯复兴》第三章)。今年2月起,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观察到顿巴斯再度爆发冲突,之后俄方于乌克兰边境屯兵逾10万。

根据俄方辩解,俄罗斯在边境集结部队旨在回应乌克兰的反俄亲美立场,借以捍卫国家安全利益。参照列瓦达中心的调查,俄罗斯人乐意接受克里姆林宫的理据——48%受访者认为美国和北约为顿巴斯局势升温的始作俑者,也有20%的人把矛头指向基辅政府。

在竞选期间,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曾批评前任波罗申科政府盲目反俄,他主张改以温和手段处理对俄关系,让外界一度憧憬乌俄关系正常化。不过,泽伦斯基的经济改革未尽人意,其民望从上任时的73%跌至不足40%,亦导致他领导的人民公仆党在去年底的地方选举失利。泽伦斯基近来彻底改变施政作风,逐渐迈向民族主义和强硬反俄路线,例如勒令了关闭三家亲俄电视台、对亲俄反对派富商梅德韦丘克(Viktor Medvedchuk)实施制裁、提升乌克兰语的官方地位等。

乌东顿巴斯冲突至今历时逾7年,虽然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武装分子曾签署多项停火协议,但交战双方不时违反协议,结果导致战火重燃。图为示意图,俄罗斯陆军。 图/俄罗斯国防部

根据俄方辩解,俄罗斯在边境集结部队旨在回应乌克兰的反俄亲美立场,借以捍卫国家安全利益。参照列瓦达中心的调查,俄罗斯人乐意接受克里姆林宫的理据——48%受访者认为美国和北约为顿巴斯局势升温的始作俑者,也有20%的人把矛头指向基辅政府。图为乌东前线的乌克兰士兵。 图/法新社

与此同时,乌克兰与美国拜登政府的互动愈趋频繁,泽伦斯基亦更积极地游说北约邀请乌国参与其「成员国行动计划」(Membership Action Plan)。基辅与华盛顿政府走近的背后脉络,是前苏联地区局势持续出现动荡局势,例如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发生反政府示威,以及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爆发纳卡冲突。克里姆林宫忧虑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后,美军可以随时靠近俄罗斯边境,将会严重威胁其国土安全。

由此,俄罗斯强调边境的军事行动属于防御性质,不排除在必要时军事干预顿巴斯,以保护当地俄国侨民安全和国家利益。归根究底,俄罗斯依然视前苏联地区为势力范围、区内国家为附庸国,不容其他大国扩张地区影响力。此前,西方国家曾漠视俄罗斯对势力范围的主张,已间接酿成格鲁吉亚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等「代理人战争」。

不过顿巴斯维持现状较符合俄国利益,所以俄罗斯缺乏充足诱因入侵乌东地区,而俄方的军事部署旨在展示其对局势的主导权。顿巴斯战争成为「冻结冲突」(frozen conflict)——即交战双方在没有达成正式和平协议的情况下长期暂缓冲突,但最后往往演变成势力较强者变相占领冲突地区。这已足以阻碍乌克兰加入北约,皆因北约不会接受正在处于内战和有领土争议的国家成为成员国。此外,有舆论认为俄罗斯将会「借故入侵」顿巴斯,旨在重演「克里米亚模式」和提振普丁民望。

俄罗斯强调边境的军事行动属于防御性质,不排除在必要时军事干预顿巴斯,以保护当地俄国侨民安全和国家利益。归根究底,俄罗斯依然视前苏联地区为势力范围、区内国家为附庸国,不容其他大国扩张地区影响力。 图/美联社

但俄罗斯人民心目中,顿巴斯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皆不如克里米亚,提振普丁民望之说恐怕是夸夸其谈。列瓦达中心的民调显示,88%受访者赞同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但只有43%人同意俄国应该对顿巴斯进行军事干预,同时仅得25%民众认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应该并入俄罗斯。我们也不应忽略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为俄国黑海舰队的军事基地,但顿巴斯却欠缺相似的战略价值。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宁(Dmitri Trenin)认为,俄罗斯于边境屯兵旨在威吓乌克兰的管治菁英,也「敦促」华盛顿约束乌军行为,并且向顿巴斯居民保证俄方不会离弃他们。权衡利害,俄罗斯无意改变顿巴斯现状,而拜登提议与普丁举行峰会则促成顿巴斯局势急速降温。对于克里姆林宫而言,美俄元首峰会无疑是外交红利,让俄罗斯向外界展示其强国形象(也有巩固普丁政权的内销作用),同时揭示乌克兰事务将取决于美俄两国协商。

根据泽伦斯基与布林肯会晤时透露,俄罗斯只撤走了三成军力,因此俄军的威胁仍然未能完全解除。在俄罗斯掌握了对顿巴斯局势的主导权下,美方至今未宣布对乌提供新的军事援助,拜登政府支持乌克兰的决心似乎备受质疑?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宁(Dmitri Trenin)认为,俄罗斯于边境屯兵旨在威吓乌克兰的管治菁英,也「敦促」华盛顿约束乌军行为,并且向顿巴斯居民保证俄方不会离弃他们。图为示意图,2008年乔治亚战争。 图/美联社

▌整肃「体制外反对派」:普丁政权备受威胁?

在宣称俄罗斯处于草木皆兵的状态下,普丁政府合理化其高压管治,进一步整肃国内反对派和异见人士。

俄罗斯反对派以纳瓦尔尼为首,但他属于「体制外反对派」(non-systemic opposition)——被排拒在政治体制之外,例如被褫夺参选资格,难以对政府施政发挥影响。

早于普丁上任初期,克里姆林宫吸纳了「体制内反对党」(或称「忠诚反对派」),包括俄罗斯共产党、公正俄罗斯党和自由民主党,它们长年与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分配了「国家杜马」议席。纵使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有异,唯四党的投票意向其实大致相同,旨在为俄罗斯「操控式民主」(managed democracy)增添政治认受性。

俄罗斯的真正反对派则只能在体制外抗争,政治影响力极度碎片化,难以得到社会广泛接纳。纳瓦尔尼的反贪腐行动渐露头角,近年他利用YouTube频道发布侦查影片狙击管治菁英恶行,当中包括最近的「普丁宫殿」纪录片——指控普丁在黑海秘密拥有奢华宫殿,至今已有逾1亿1,000万次浏览量。

示意图,图为普丁访问少林寺,不是「普丁宫」。 图/路透社

虽然西方舆论视纳瓦尔尼为俄罗斯「第二号人物」,但国内民调显示他在最值得信任的俄国政治人物中仅排名第七,其信任度长年徘徊在2%至4%,同时只有20%民众认同他的政治工作。

西方舆论也抨击普丁是纳瓦尔尼中毒案的幕后黑手,而且认为纳瓦尔尼未有获得公平审讯——有趣的是,墙内和墙外的人对事件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民调同样指出55%俄罗斯人不相信纳瓦尔尼遭到下毒(相信者为33%),以及有48%受访者认为莫斯科法庭作出公平的裁决(只有29%人持相反意见)。由此可见,今年初俄罗斯爆发全国性示威,或应归咎于政府施政不佳,而未必全是受到纳瓦尔尼的精神感召使然。

目前最困扰俄罗斯人的问题包括物价上涨、贫穷、贪污腐败和失业率飙升,但反对派往往被批评重视政治多于民生,无助缓解民众的燃眉之急。反对派坦承在体制外缺乏资源进行政策研究,对经济和社会议题欠缺深入了解和论述,面临跟社会逐渐脱节的困境。

由于反对派欠缺执政意志,所以他们予人感觉「有破坏无建设」,难以成为权力转换的合适人选。纳瓦尔尼倡议「智慧投票」来协调反对派的配票策略,但只是消极地争取将统俄党在今年9月的杜马选举损失议席。行动的成效也不宜高估,毕竟有多少反对派人士得以参选依然成疑。

西方舆论抨击普丁是纳瓦尔尼中毒的幕后黑手,而且认为他并没有获得公平审讯——有趣的是,俄国人对事件却有不同的理解——民调指出55%俄罗斯人不相信纳瓦尔尼遭下毒、且有48%受访者认为法庭作出公平裁决。由此可见,今年初俄罗斯全国性示威,或应归咎于政府施政不佳,未必全是受到纳瓦尔尼的感召。图为墙面上的纳瓦尔尼涂鸦。 图/路透社

▌普丁政权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5月初俄国家杜马议员倡议立法禁止与极端主义组织有联系的人竞选公职,而莫斯科法院很可能裁定纳瓦尔尼的「反腐败基金会」为极端主义组织,恐将使他和其他反对派人士的影响力进一步被边缘化。

尽管俄罗斯人渐渐失去投票的意欲,但民调同时显示在愿意投票的选民中,依然有42%受访者会选择投给统俄党,其次为自由民主党(19%)和俄罗斯共产党(15%)。统俄党的典型支持者拥有以下人口特征,包括年龄为55岁以上、达到中学教育程度、处于中高等收入水平、住在小镇或村庄的妇女。

纵观普丁的执政生涯,俄罗斯人表扬他有效提升国家军队的战斗力、解决车臣问题和消除恐怖主义威胁,但也批评他未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打击贪污和约束寡头财阀的影响力。在围城心态下,俄罗斯操纵西方威胁论,持续向顿巴斯施加影响力,确保乌克兰成为分隔西方的战略缓冲区;同时进一步镇压以纳瓦尔尼为首的国内反对派,务求将民众抗争消灭于萌芽状态。

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Alexei Kudrin)年前曾警告,如果俄国经济得不到改善,示威浪潮将会接二连三。对于克里姆林宫而言,反对派和街头抗争运动暂时未成气候,缓解俄罗斯政治危机的解决方案应该先从改善民生着手,谋求与国民重新建立社会契约。综观而言,普丁操纵围城心态有助巩固政权稳定,但过于强调孤立主义有违现代科技和创新原则,未必有利俄国的长远发展——普丁重视当刻政权的稳定性,但他有否深思:自己将为国民遗下什么样的俄罗斯?

综观而言,普丁操纵围城心态有助巩固政权稳定,但过于强调孤立主义有违现代科技和创新原则,未必有利俄国的长远发展。 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