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蒙仁听见司马库斯的呼唤
作家古蒙仁出版《司马库斯的呼唤:重返黑色的部落》,集结多篇当年十分轰动的报导文学作品。(郭吉铨摄)
司马库斯是位于海拔二千五百公尺高山中的部落,因一篇文章而有了电力。(本报资料照片)
(时报出版提供)
1975年,一名大学生到位于新竹县尖石乡秀峦村、海拔1500公尺的部落居住了一个多月,下山后把当地道路不通又没有电力的状态,写成长文〈黑色的部落〉,发表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引发社会与政府的关注。1979年,秀峦村因而有了电力。
一支笔,当真能改变社会。
写作之路 始于挫败
一眨眼,47年过去,这名大学生成为作家古蒙仁(本名林日扬)。他表示,那次离开部落后就再也没回去过,一直到2014年在因缘际会下旧地重返,没想到他的文章还被部落里的人记得,头目特别上台和族人分享这个故事,并颁发头饰给他,他感动不已表示,「文章能产生实质影响力是最大的回馈,那天部落颁给我的头饰,我视为是一名写作者的最高荣誉。」
古蒙仁出生于1951年,来自云林,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拥有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为中国时报撰述委员、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国家文艺基金会副执行长、云林县文化局长、文建会主委办公室主任以及桃园机场公司航科馆馆长。是时报文学奖第一届报导文学奖推荐奖得主。
古蒙仁说,他的报导文学写作之路来自大学时期的挫败,「当时我有一科被老师当掉,只能延毕,那时延毕是很严重的事情,我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就去鼻头角晃晃,被当地的古老气氛吸引。」
古蒙仁表示,当时他已经开始投稿中时人间副刊,当时的主编高信疆得知他延毕,马上约他见面,「他那时在规划『现实的边缘』专栏,给了我一笔经费,要我开始写,我因此决定以鼻头角作为我报导文学写作的开始。」
巅峰不再 精神不变
自渔村开始,古蒙仁还写过矿坑,深入百工百业内里,「我在渔村时会和渔民出海,到矿坑,就和矿工一起入矿坑,亲自参与,写成文章。」古蒙仁表示,他特别感谢高信疆给他机会,「我和他的缘分很深,他提拔我,愿意刊登我写的文章,甚至我去美国读书时,他也跟我住过一段时间。那是一种像师长又像朋友的缘分。这辈子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
古蒙仁表示,人生的挫败在当下非常难受,「但回头看来,都成为祝福。假如当年老师没有当掉我,我就不会有机会发展报导文学写作,或许我现在是一名教师,那和现在的生活会很不一样。」
回顾人生,古蒙仁把自己的多篇报导文学集结成册,出版《司马库斯的呼唤:重返黑色的部落》一书,他说,「这本书是让我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总结,我会继续写,但我很清楚人生的机遇与巅峰,已经越来越远,但写作精神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