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襄/请饶了司马库斯的小学吧!

文/刘克襄

马库斯部落因为坚持设小学,违反水土保持,每年要被罚六万元。前几日获知此新闻,我就一肚子火。

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司马库斯以共生出名,一直在实行类似社会主义土地财产共有的理想。凡部落出生的孩子,从小上学到就读大学,学杂费生活费全由部落赞助。只是部落位处偏远的中海拔山区,过去并未设立小学。以前的孩子,每星期一还得辛苦跋涉四小时,到对面山区的新光小学寄宿,星期五才回到部落。1995年产业道路虽通车,但山路颠簸,路程遥远,天候不好时,危险性更高,难以解决通学的麻烦。

有此切身之痛,部落长老一直期盼在部落设立小学,让孩子从小对家园认同,同时承传部落文化维系家庭生活的亲情。他们跟县府教育局沟通,几经抗争,好不容易获得新光国小司马库斯分班的设立。县府原本也欲主导学校的兴建地点,但族人基于部落文化的教育自主,拒绝了这个倡议。为了使学校土地产权归部落所有,部落的人才捐地兴学不料却蒙上触法的危险。

但他们还是选择宁可被罚,也不愿意放弃小学的兴建。族人以漂流木与石板兴建校舍,一砖一木都来自部落的胼手胝足搭建而成。此后部落的孩子,都可在此安心读书,从村子出发,不到五分钟就能走进学校。从头参与兴建教室拉呼伊,跟我介绍这间像诚品书店的小学,表情充满感怀和骄傲。那是一种觉得自己的族群终于有了小小火苗,继续承传的的安心和满足。

二十多年前,我初次走访,从宜兰翻山来到部落,那时拉呼伊才是小学生,在遥远对面的新光寄宿,部落只有几位壮年和老人在山林工作。我可以了解拉呼伊那种渴望,不希望自己孩子跟他一样,每星期的第一天,总要相拥泣别。

目前小学聘有两位专业老师,主要教授传统技艺泰雅族语和文化传承等课程。孩子们从小学毕业后,都会下山继续读书。部落的人在竹东还购置一栋宿舍,提供出远门山下就读国高中的孩子住宿,并聘请舍监加以管理。周五晚上,再用专车把孩子载回部落,参与教会青少年聚会,以及为旅客进行导览服务

他们希望,孩子都能参与司马库斯的一切,日后学成回乡,接续部落未来的永续发展。他们的孩子对部落的向心力也特别强,我认识一位在新竹女中读书的Yagu,平常通信时即告知,将来一定会回到山上贡献服务。

我写这些是想告知外面,司马库斯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地方,当我们用山下的制度扼阻他们,迫使他们遵守法令,其实是相当缺乏人性的。或许现有的规范是对的,但并未考量个别区域地理环境历史时空因素。他们就地在山区,摸索出这等无奈的兴学方式,委实应以特殊个案视之。后来我去信探问罚款一事主因是没有申请简易水土保持计划书,后来部落也没有去缴罚金

当台湾许多存在数十年的偏乡小学,逐一面临废弃的命运,司马库斯反其道,倾心以部落的力量,为十几个小孩创办小学。如是美善,该颂扬都来不及了,怎么会不顾情理贸然阻碍?这是一个极端僵硬的法规,希望日后不会继续有类似的罚款。传出去,真会贻笑大方。

● 作者刘克襄,绰号鸟人,作家、自然观察作家,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旧路探勘,至今出版诗、散文、长篇小说、绘本摄影作品三十余部。本文正式取得「独立评论@天下」授权刊登,原始来源为「刘克襄:请饶了司马库斯的小学吧」。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