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襄/采山芋

山芋鲁凯族主食,不喷洒农药或施肥,可视为天然食材。(图/刘克襄授权使用,请勿随意翻拍)

文/刘克襄

前往三地门德文部落走逛时,恰巧遇到一位鲁凯族妇人在挖山芋。她的山芋栽种于一块斜坡碎石地。山芋周遭还栽植姜、树薯油芒佛手瓜白色地瓜

采收的山芋是去年此时栽种的,隔了一年,叶子早就枯萎,只剩暗褐块茎露出一点。老妇人循此芋梗之末,铲土挖取。妇人腰间系着宽阔的篓子,采好的山芋便往那儿放置。她使用一根尖嘴长棍,朝山芋下方泥块戮进,挖松块茎的部位

取出后,抖开泥块和泥土,山芋便清楚露出。一般多半是母芋连结着二、三个小芋。大一点的,可能有六、七个小芋。小芋里有一二颗头部较平整的,戏称女儿,可做为母株,明年继续栽种。

▲山芋是鲁凯族的主食。(图/刘克襄授权使用,请勿随意翻拍)

山芋是鲁凯族的主食,不喷洒农药或施肥,可视为天然食材。此一山区变质岩碎石,土质过于贫瘠,应该是典型旱芋栽作环境。妇人以传统栽作方式逐一寻找,挖取,废时废工。挖出的山芋明显偏于瘦小,各种形状都有,子芋结如鸽蛋大小的最多,但不喷药施肥,实为天然食材。

山芋采收集中于年底,当季不一定能吃完。为了长期保存,多余的必须烘成芋头干,平常可充饥食用。此一烘烤保存的传统方式,迄今依旧延续。昔时的部落,设有一石板盖成的炉灶。炉灶的功能类似汉人辗米厂,山芋收成的季节族人会把采收后晒干过的山芋就近送往。委托炉灶的主人帮忙烘烤,并支付工资租金

以前的传统炉灶用板岩制成非常典雅,后来的炉灶多以水泥筑成。我在德文和达来走逛时,刚好都遇到一座。

▲鲁凯族人会将采收好的山芋,拿去烘成芋头干,才能长期保存。(图/刘克襄授权使用,请勿随意翻拍)

现今烘烤山芋所需时间,差不多要十多小时。若依早期烘烤的方式,所需时间可能长达一整天。山芋烘烤到完全干硬后,还需抛去外层焦黑。此时的山芋硬度烤焦面包,保存良好的可达三年不坏。

长时离开部落到山里打猎或耕种时,山芋干是最方便携带的美好食物。除了直接食用和烹煮,还能磨成粉保存。

前些时,在兰屿观看芋田,长出的山芋跟排湾的近似,都是小山芋,但多在水田环境,栽种或挖取都容易许多。根据达悟族人的说法,当地山芋有好几种,种在边缘和种在芋田中央的就是不一样。在此一南方山区,山芋大概就只这一二种,简单许多。

若从芋头对照,生活在海边的兰屿达悟族,明显地富裕许多。难怪他们常说大海是父亲,水芋田是母亲了。

作者刘克襄,绰号鸟人,作家、自然观察作家,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旧路探勘,至今出版诗、散文、长篇小说、绘本摄影作品三十余部。本文已取得本人授权刊登。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

▼山芋对鲁凯族人来说,是重要的主食。(图/刘克襄授权使用,请勿随意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