硓古石成祭坛 陈顺筑感恩家乡

遗作曝光陈顺筑遗作《转生术:鸡蛋花》,描绘他面对死亡和对转生的渴望。(北美馆提供)

台湾复合影像装置先驱陈顺筑,去年10月24日病逝,得年51,台北市立美术馆为他策画个展「硓古山」,展出1980年代大学时期迄今近200件作品,完整梳理他在台湾影像创作上的开创性。

影像创作具开创性

其中包括1992年成名代表作「家族黑盒子」系列,和让他开始受邀在国际展出、获第23届台北市美展「台北奖」之地景装置「集会‧家庭游行」系列,以及长达20年的行旅影像纪录「迢迢路」等。而在得知罹癌后投入创作的「回春术」、「转生术」等遗作,则首在本展曝光。

陈顺筑1963年生于澎湖,直到就读文化大学美术系之前,都在澎湖度过,陈顺筑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对家乡、亲族的依恋与惆怅,因此这次个展名称出自澎湖所产的特殊地质「石」,传达他一贯的创作脉络。

婚后以新姿态创作

如同他一开始使用家族老照片布满古董箱盒内的「家族黑盒子」,到最后的「转生术」,将垒砌如山、形式不规则的硓古石转化成祭坛般,为它献花、献果,彷如为原乡提供他毕生的创作能量与动力,满怀感恩之情。

策展人方美晶指出,本展以陈顺筑1993年亲族肖像为素材的装置《水相》、2006年与妻子傅本君结婚、整修新房的影像作品《家宅:四乘五立方》两大系列为轴心,展览分成左右两侧,「右侧呈现陈顺筑探讨家族情感的早期代表作,左侧是他近10年的创作历程,从落脚新店、结婚后,以崭新的姿态告别旧记忆。」

自言创作才是良药

陈顺筑在「残念的风景」影像中,将妻子的头发融入创作,表达他对发妻的情感及未尽之缺憾。傅本君昨出席记者会表示,2013年9月得知罹癌后,「所有医生都劝他放弃治疗,因为拖不过半年,但他多活半年,继续创作回春术、转生术系列。」

傅本君以「是顽童、也是顽石」形容陈顺筑和他的创作态度,「他说吃药是安慰剂,创作才是良药。他常跟我说,癌细胞一定很喜欢创作,因为创作时忘记疼痛。」忆起陈顺筑,傅本君哽咽:「对他来说,死是生的另一个契机,他对死亡未曾妥协,生命就像连续剧,可以一演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