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用车速不客观 学者促提大数据

声音照相机示意图。(新北市政府提供/李柏澔台北传真)

环保署有意修草案推动「声音照相」科技执法抓汽机车噪音,但取缔标准是以车速来判断,交通学者认为,毕竟车子的厂牌、型式、年分、设计及引擎等都会影响声音大小,若环保署要取缔噪音,应提出大数据证明车速与噪音分贝有关,否则容易被外界质疑。

学者指出,不论是跑车或重机,引擎声通常很吵,也有不少年轻人改车,噪音污染让民众不堪其扰。不过,速度真等于噪音吗?消基会交通委员会副召集人李克聪认为,如果环保署要修法,应先有大数据佐证「速度越快声音越大」,不然易被外界质疑。

李克聪说,因车子的厂牌、设计、引擎、车辆型式、年分都会影响声音大小,未来若是要把车速订为取缔噪音的依据,更应明确告诉大家环保署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种配套措施,或是未来民众要用何种车辆才能减少噪音污染等,先把想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才有办法聚焦。

交通大学运输与物流管理学系副教授吴宗修则认为,环保署应是以「分级管理」的概念制定标准,开车速度越快,噪音就越大,但这项议题的核心在于噪音,与交通并无太大关系。

交大运输与物流管理学系副教授吴昆峰说,科技执法没问题,只是分贝跟速率不见得有绝对关系,想取缔噪音没差,扯到速度就有点太多,建议环保署多找专家学者、警署、交部讨论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