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高通膨日子难过 韩合约工已受够
韩国造船工艺举世闻名,但多年以来,造船厂会透过承包商来找所需的工人。然而,这些血汗的造船工人,拿的薪资勉强只有正式员工的3分之1。更惨的是,若不幸染疫需要隔离不能上工时,也没有薪水可以领。相较于一般员工可以安稳地坐在办公室,不用担心外面恶劣天候,这些工人常常得坐在卡车后面,不论天候如何来回穿梭在各大小工地。
钱少事多下,这群韩国船坞工人终于受不了而爆发。6月时,韩国大宇造船(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约百来位非正式员工,要求加薪3成未果,便开始为期51天罢工活动。
韩国非公司正式编制内的合约工数量,高达当地劳动力约30%,也就是在韩国2100万受薪阶级中,约有600万非正式员工。因为韩国通膨飙升,加上工资又不多之下,这些合约劳工的日子已快没法过了。据悉,就算有焊接等专门技术的码头临时工,其中多人都不乏有10多年资深经验,时薪大概也仅有9,160韩元,约7美元左右。换算成月薪的话,差不多是200万韩元,约1,500美元或更少。倘若跟2021年进入大宇造船可领年薪6700万韩元,做类似性质工作的正式员工相比,真的差不多只有3分之1。
之后,在韩国政府定调这场造船厂罢工没有合法性,加上警方也进场干涉,罢工的船坞合同工人含泪签下只有加薪4.5%同意书,远不及诉求的30%,然后在7月终告落幕,大宇造船也因为此罢工损失4亿美元左右。
但是专家学者认为,韩企为提升竞争力,不惜大幅缩减人事成本,为求加薪的抗议活动,日后恐怕有增无减。
韩国金属工人工会(Korea Metal Workers' Union)表示,这种劳资没有直接从属关系的现象,在韩国企业间司空见惯。也就是合约劳方做的事情不见得少,但领的薪水以及福利一定少很多。这种外包工程的行为,在营建业最常看见,但汽车、钢铁以及造船等劳力密集的韩国制造业也是蛮普遍的。
6月时,韩国大货车司机,不管是正职还是临时性质的都要求公司加薪,纷纷以罢驶的方式瘫痪当地主要码头与工厂,以宣泄不满情绪。根据韩国官方统计,这场职业驾驶罢工事件造成至少12亿美元损失,同时也凸显新政府是站在资方那一边的亲商立场。
除了蓝领阶级外,韩国的白领也有类似情景发生。有韩国Google之称的网路巨擘Naver,旗下的工会成员指出,自己每天做牛做马,但只领到微薄薪水,因此已开始以行动表达不满,要求自己薪资水准不能跟编制内的相差太多。不过,Naver却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