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陳述社工「替代性創傷」困境 網認同:成社會體制的代罪羔羊

一名曾任社工的网友呼吁体制改变,让社工和其他助人工作者走得更稳。 示意图/ingimage

剀剀案的陈姓社工于27日遭到起诉,一名网友在更早之前于社交平台点出社工的困境,原PO指出社工的替代性创伤被更多人看见后,体制与机构并没有随之改变,让社工在为了个案工作时感到绝望,连带影响到个案,原PO更在文末呼吁改变体制,让社工与其他助人者能更安稳地工作。

根据社团法人台湾自杀防治学会,「替代性创伤」是指,对于不重要的他人诉说的灾难或疾病,虽未亲身经验却因同理心影响,产生负面情绪,好似自己在灾难或疾病的情境中,因而出现创伤反应。据台湾心理咨商资讯网,替代性创伤易发生于助人工作者身上。

原PO在Threads上发文表示,他认为社工最大的困境在于体制、社工所属机构的态度,更提到「替代性创伤」过去不太被注意,但即使近几年替代性创伤开始走上主流,体制和机构仍没有改变,原PO也说,「当没有一个支持的力量跟角色能够协助时,这个工作(社工)真的很困难」,并点出,这会造成社工不单单为钱而是为生活、个案工作时,会走向绝望,然后影响个案。

原PO透露他担任社工8年后,离职回到学校,因为他不想再继续原本的生活,另外他也想进修、充电,找回担任助人工作者的热情,更直呼即使已经不是社工,却仍保有「社工魂」,希望能在这专业效力,更盼望体制有所改变,使更多社工与助人工作者安稳工作。

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认同,「替代性创伤burn out(累垮)」、「社工有时就像代罪羔羊一样,承担某些失功能家庭、社会体制不足的问题」、「我一直在想我们努力接住了个案和家庭,那谁来接住我们这群社工」、「我也曾跟你一样,借由离开充电,找回那个原本想做助人工作的热情,现在又回到这份工作当中,但日子久了好像又容易出现疲乏或是需要充电,当社工真的好难」、「我身边认识的已经至少有7、8个社工转行,而且都笃定不会再回锅,包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