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IDG國際論壇 從氣膠科學談永續未來

国立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今举办2024国际IDG论坛,左起中山大学气胶中心主任王家蓁、教育部部长郑英耀及中山大学校长李志鹏。图/中山大学提供

气胶污染与疾病传播息息相关,近几年来备受各国重视,国立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今在科工馆举办「2024国际IDG论坛:从气胶科学看地球永续的挑战与愿景」,邀集170多名来自各国专家学者探讨气胶科学扮演关键角色,提供具体解决环境危机的策略。

为凸显气胶与气候,以及健康与疾病间牵一发动全身的连结,这次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包括全球知名云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宝贯分享气胶、云及气候的紧密关联,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教授Ralf Zimmermann讨论不同来源气胶对人体细胞的影响。

德国慕尼黑亥姆霍兹研究中心教授Avidan Neumann从新冠肺炎谈气胶传播,高雄市立大同医院副院长蔡宗荣则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空污与人体健康,活动吸引来自台湾、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及土耳其等多国参与者,以实体或线上方式共襄盛举。

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指出,强化内在发展目标(Inner Development Goals, IDGs),重新审视个人与群体的内在价值观,并做出必要转化,是能够加速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达成的创新解决方案。

王家蓁进一步解释,气胶是悬浮于空气中无所不在的微细颗粒,从微观的分子层级上,与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圈及生物圈的连结密不可分,对此复杂性的觉知,有助深刻理解一体共生本质,进而采取行动,改善共享的生存环境。

教育部长郑英耀表示,IDG强调许多内在质素,包括明辨性思维、对复杂性的觉察能力、长期导向与愿景构筑,及对他人的连结感与共感力,是帮助人类解决当前问题、共创永续未来的关键,他欣见气胶中心肩负领导角色,引领全球重新审视人们内在质素对重建人与环境间平衡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气胶中心客座教授、En-Roads气候大使白曛绫,则介绍因应全球暖化的气候行动与IDG及SDG的连结;环工所所长陈威翔则探讨废污水排放,与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气胶。

论坛推出生态剧「电子云的冒险旅程」,由中山大学剧场艺术系副教授何怡琏、旅日音乐家陈祺欣及王家蓁合作编剧创作,结合科学、音乐及戏剧,演绎近代量子力学论述,即世间万物均由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所组成,进而描绘出万物一体,彼此相连的本质,借此重新检视自身与他人及自然界万物的关系。

国立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2024国际IDG论坛。照片左起中山大学气胶中心主任王家蓁、教育部部长郑英耀,及中山大学校长李志鹏。图/中山大学提供

国立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今在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举办「2024国际IDG论坛:从气胶科学看地球永续的挑战与愿景」。图/中山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