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经济建言 如今重返政坛
习近平(图左)和李克强(图右)向记者挥手致意。图/中新社
李克强掌舵国务院的经济政策可说「平稳,但直指难题」,任内十年从政成果可从三阶段来看,从接任初期的简政放权与推动新经济成发展动能、中期的内外环境挑战,至任内后期,李克强仅能最后献策,设法呼吁外界关注消费与收入大议题。但实权逐步削减,使他有志难伸。
大陆领导层官员须具备两个地方的一把手历练,李克强主政辽宁时表示,偏好以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新增银行贷款来观察经济运行,才能挤出数据水分,此后上述指标被经济学人称为「克强指数」,发现确能准确反映大陆经济。
外界还归纳其市场经济作为形成「李克强经济学」一词,主要精神包括不推动刺激政策,缩减国家主导投资、降低债务并去杠杆、推行结构性改革等。大陆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则认为,经济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放开市场是该经济学的主轴。
「克强指数」、「李克强经济学」象征外界对李克强经济才干的肯定,他在2013年上任就备受市场期待。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前总理温家宝领导副总理李克强实施人民币(下同)4兆元投资计划挽救经济,虽缓解短期冲击,但衍生产能过剩、民间投资浮滥等问题。此前大陆经济成长率多以双位数狂飙,但2012年经济增速从逾9%骤降至不足8%,反映经济体质隐忧。该背景让市场派「李克强经济学」上台后有十足施展空间。
对民营经济主张 传与习产生差异
在政策调节下,大陆经济增速稳步过度至约6.5%,沉稳平实走过第一任期。但第二任期,习李两人经济理念差异逐渐显现,其特征之一为对民营经济的看法。2020年底大陆官方开始严厉整顿民企,习近平指出,要规范数位经济发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
另外,2020年6月疫情期间,李克强考察山东时高度赞扬「地摊经济」能创造就业岗位,是「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引发社会讨论,但官煤很快就批评地摊经济不适合城市。
直到2023年初大陆疫情解封,欲重新欲提振经济与拉拢民企时,李克强黯然结束最后任期。但事后看来,疫情时所提「地摊经济」与「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犹如最后献策,影响当前大陆政府促消费大方针。
此外,中国经济在解封后复苏不如预期,对外面临欧美国家打压制裁,其过往建言又重返政坛。今年7月大陆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1条,重新肯定民企贡献;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也开始允许民众摆摊,解决就业问题并活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