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浩劫》传统渔场看不见「新生儿」 澎湖海胆锐减4000倍真相揭密

澎湖以丰富海洋资源闻名,渔民过去捕捞海胆总是满载而归,如今却因过度捕捞,海底难见海胆踪迹。(图/陈尽川提供,CTWANT合成)

澎湖长年以优美景色和丰富海洋资源闻名,该地所产的「马粪海胆」更是众多老饕的最爱,但马粪海胆近年来遭严重捕捞而枯竭,海洋志工陈尽川近日下潜到传统渔场尖山海域查看,惊觉今年竟「一颗新生儿」都没有,他估计海胆在这半世纪来面临严重生态浩劫,数量锐减约4000倍,而他已对政府失去信心,希望民众自发的不捕捞、不食用,还给海胆喘息空间。

「过去在繁殖期的时候,整个海洋都是咖啡色的,像浓汤一样。」在澎湖土生土长一甲子的陈尽川表示,家乡过去被这个长满刺的小东西给包围,每逢繁殖季,海面上总满满是海胆的精子与卵子,孩子会拿它们来丢掷嬉戏,一下网捕捞就能满载而归,还得拿洗澡用的大铁盆来装,当地民众吃到会怕,完全没想到海胆会有枯竭的一天。

但海洋的餽赠终究不是无穷无尽,过去「澎湖海胆淹脚目」的荣景也早已不复见,观光客开始大批来澎湖旅游后,老饕们发现马粪海胆的鲜甜,渔民们见有利可图,便如蝗虫过境般肆虐海胆,捕捞活动越发兴盛,海胆则因过度捕捞而数量锐减,也导致身价水涨船高,从10年前1斤300元飙升至去年1斤超过2000元,但还买不到,让海胆陷入前所未有的浩劫中。

一到夏天,就有大量观光客涌入澎湖,许多老饕更指名要品尝当地特产海胆,导致海胆面临生态浩劫。(图/报系资料照)

「以前澎湖有超过2亿颗海胆,现在只剩5万颗左右,中间差了约4000倍。」陈尽川沉重表示,他与其他海洋志工在2011年便发现海胆锐减问题,他们以平均每年50次的频率下潜观察,每年回报的结果却让他们寒心失望,更对海胆的未来忧心忡忡。

陈尽川提到,尖山海域过去便是附近渔民的传统鱼场,同时是重要的海胆捕捞地,而他们2011年时发现尖山海域孕育着大量海胆,2016年时还可以看到遍地海胆的现象,此等盛况却宛如是黎明前的美梦,今年观察发现黑海参、荡皮参等非经济物种都欣欣向荣,唯有马粪海胆一片死寂。

据了解,尖山海域过去因丰富生态而成为渔民公认的自然繁衍场,只要不被人为打扰,海胆便可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但在捕捞人士的贪婪下,每年长达10个月的禁捕期形同虚设,母体更在一天天的减少,陈尽川4月中旬再度探查时,水底居然只剩2颗老年海胆,已看不到任何「新生儿」出现。

海洋志工陈尽川(中,拿保丽龙箱者)在澎湖土生土长一甲子,为保护生态付出许多心力,他见到海胆数量年年下降而十分心痛。(图/报系资料照)

「政府这几年在乌崁保育区放流超过10万颗海胆,结果可说是『全军覆没』。」陈尽川提到,其他海域的情况同样岌岌可危,如乌崁社区自主生态保育区,当时还引来澎湖县府的大力赞赏,被列为种苗放流优先社区,但因放流的种苗太小,一放下去便被水流带走,情况虽不如其他「无胆」的海域惨烈,但海胆呈现「负成长」,也无法见到生态系在此产生。

次外,锁港湾在3、4年前曾汇集大量海胆,上帝的礼物却没有被留下。陈尽川说,捕捞季一来,渔民们便将海胆搜个底朝天,连明文禁止的7公分以下个体都被一扫而空,他去年便发现此区域再也看不到「新生胆」,保育区一再破功也让陈尽川不断摇头。

陈尽川认为,县府对海胆的保育并不积极,打击盗捕的力道更是逐年降低,他对政府早已失望,如今只能靠着民众自觉保育,共同守护海洋生态,才有可能让海胆能世代传承。

澎湖农渔局副局长蔡淇贤回应表示,他手边没有志工所称的尖山海域资料,但农渔局近年积极发展人工养殖,希望能取代自然个体不足的部分,他也强调,澎湖县有组成环保案件查缉小组,由检察官指挥,持续针对热点地区巡查,查缉宽严是「见人见智」,但绝对没有因选举年而放宽查缉盗采海胆的力道。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