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粪海胆枯竭 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放流5000颗

2023年11月23日澎湖县/水试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23日派员在澎湖海域水深2-3米处,潜水放流5千颗海胆苗。(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提供/许逸民澎湖传真)

2023年11月23日澎湖县/水试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23日在澎湖海域水放流的海胆苗大小直径约2公分。(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提供/许逸民澎湖传真)

2023年11月23日澎湖县/水试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培育出5千颗2公分大小的海胆苗,并在23日派员在澎湖海域放流。(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提供/许逸民澎湖传真)

因人为滥捕而在澎湖面临枯竭的马粪海胆,继澎湖宣布突破完全养殖技术,人工繁养成功,若修法通过就全年可上市后,农业部水产试验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今(23日)也表示,在澎湖海域放流5000颗海胆,以维持野生族群数量,让海洋资源永续。

澎湖海域的马粪海胆因其生殖腺备受饕客喜爱,而遭滥捕导致数量锐减,从半世纪前逾2亿颗,到现在估计剩下几万颗左右。因此澎湖县政府2007年开始管制马粪海胆采捕,到2018年因资源持续锐减,原订每年3.5个月的采捕期缩减至2个月。

只是管制措施只制定禁捕期及采捕大小,却未总量管制和确实严格执法,加上消费市场炒作,因此只要一开放采捕,就是海胆杀戮日,几天内就马上被赶尽杀绝,甚至传出多起民众为采海胆而溺毙丧命的不幸事件。

然而以珊瑚礁上藻类为食的海胆,在一些生态系统中,是维持珊瑚和藻类之间平衡的关键,更是海洋生物链重要一环。也因此多年来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及澎湖县政府水产种苗繁殖场,都致力于复育及放流海胆苗。

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今日就将培育出的5000颗大小2公分左右的海胆苗,在水深2-3米是当海域进行潜水放流,希望复育出澎湖马粪海胆野外族群。不过,为避免遭到有心人士盗捕,放流地点不再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