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我国沿近海渔业资源枯竭

李武忠

水产品由于含有丰富的EPA、DHA、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不仅味美还有助人类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脑细胞发育,一向受到消费者喜爱(消费量全球总平均的1.9倍),尤其在畜产品受到莱克多巴胺添加物有害身体健康疑虑未除之际,水产品成为国人优先选择的替代品水产业未来远景看好。

政府相关机关长期宣导下,国人印象中的台湾四面环海渔产丰富,有各式各样新鲜的现捞鱼货供应,无论前朝的「海洋立国」或是现任的「海洋兴国」都一再强调海洋对台湾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然而日前媒体有关台湾沿近海渔业报导大篇幅揭露了台湾沿近海渔获量少的可怜已几近成为「无鱼岛」,目前在渔市场或鱼货直销中心所购买的鱼多数来自国外进口的冷冻鱼而不是「现捞仔」的秘密。其实这样的情况已经存在多年可惜因渔业并非台湾经济主体产业,致从未受到外界关注,让「无鱼岛」的恶梦逐步成真。

受到过渔,非法捕鱼、混获、海抛等人为影响,全球的鱼类资源正走向枯竭,为此国际间达成责任制渔业共识,对渔业资源实施严格管理,减少渔业配额,让鱼类休养生息,相当程度限缩了远洋渔业发展空间;加以200海浬专属经济海域实施,许多渔业发达国家早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渔业发展重心从远洋渔业转向沿近海渔业及养殖渔业,来因应国际渔业趋势的转变。

以渔业大国日本为例,过去日本也是以发展远洋渔业为主,全盛时期产量超过总渔产量的五成,但是目前日本远洋渔业产量只占日本总渔产量的8.2%,沿岸渔业、近海及养殖渔业分别占23.81%,44.38%及22.89%。反观台湾渔政机构却未能因势利导,始终把渔业发展重心摆在远洋渔业,忽略对自己临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经营,根据官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台湾远洋渔业产量占总产量的58.98%,沿岸渔业、近海渔业产量只占了10.99%及2.98%,养殖渔业占27.05%。

造成台湾几近沦为无鱼岛原因主要有:渔业执行力不佳使得非法渔业依旧,不仅国产鳗苗走私猖獗,在国内虽然渔业法已经明定离岸3浬内,禁止渔民使用底拖渔法、三层网以及电鱼毒鱼等但是仍有渔船违法,使用大小通吃且破坏鱼类栖息地,加速沿近海鱼类资源枯竭,在国外则透过权宜籍渔船从事非法捕捞活动,引来国际保育团体对我国渔政机关行政效能的批评;气候变迁影响水温、水质及海流、海中浮游生物等导致沿海洄游鱼类如乌鱼、鳗鱼苗、黑鲔、鲭鱼、飞鱼等数量大幅减少,鲭鱼、鲔鱼、养殖牡蛎蛤蜊等体型变小变瘦,影响渔民生计;沿近海海域受到工业家庭等废水排放污染,鱼类栖息繁殖地受到破坏;中国渔船越界捕鱼,还使用种种不当的渔具渔法(如炸鱼、毒鱼、电鱼、滚轮拖网)严重破坏我国海洋生态及宝贵的渔业资源;台湾每年编列大笔经费实施鱼苗放流、人工鱼礁投放、资源复育等却未经详细评估和考核,未能发挥效果;长期以来渔业行政资源始终为少数人所掌控,近亲繁殖的结果,造成人才局限性,难以因应复杂多变的国际渔业环境。

为了让台湾渔业恢复生机,政府首先应着手建立完整的沿近海渔业资源动态资料库,据以研拟适当的休鱼制度,让渔业资源有再生的机会。其次透过资源生物学评估订定出各种经济鱼种的最适捕获量,合理分配给不同型态的渔民;再者要加大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加强渔场环境保护工作并尽快实施「海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同时加强海上渔业执法能力,严格取缔不遵守规定的渔民与船东;最后则是大胆进行人事改革,加速人员的新陈代谢并广纳人才,才能提升渔业行政暨管理效能。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