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抵台 别轻忽国际环保组织的建言
绿色和平组织「希望号」抵达台湾,该组织再度透过媒体呼吁台湾渔政机关应积极检视对渔船的管理措施与保育方案,拿出具体的行动和绩效,以免因渔民一再从事非法渔业行为损及台湾国际形象,进而影响台湾远洋渔业经营运作,让台湾永续渔业宣示沦为口号。
持平而论,该组织对台湾渔政机关行政效能虽有批评,但所提出海洋保育建言亦颇多值得参考之处。例如:应检讨对远洋业者的燃油补贴,原因在于补贴对象多属企业化经营业者,非一线作业渔民;应减少鲔鱼捕捞量及设立保护区(2010年全球约有5,000个海洋保护区占全球海洋0.8%),让鱼类休养生息;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研拟资源复育策略;将永续渔业口号落实在实际政策拟定与预算分配等。
遗憾的是,我国渔政机关面对外界批评一贯采取发新闻稿强力反驳并强调台湾是国际渔业模范生云云,只顾对内宣传,不愿虚心检讨改进,也未积极寻求对话沟通,化解歧见,对台湾的国际渔业保育形象暨总体渔业发展明显不利,最终受害的却是无辜渔民。天柏岚公司(Timberland)执行长杰夫‧史瓦兹(Jeff Swartz)在处理绿色和平组织抗议时所采取以合作代替对抗成功化解双方歧见的作法,相当值得我国政府官员学习。
近年来远洋渔业环境发生结构性变化,公海渔业资源已经趋于饱和,全球32%的鱼储量已过度捕捞或正走向枯竭。为此国际间达成共识应透过严格的渔业资源管理包括:扩大渔业保护区设立、缩减捕捞配额、有效制约非法渔业活动、加强渔业资源养护等等,给海洋生物族群休养生息机会;加以世界各国纷纷将经济海域扩大至200海浬,以致公海渔场范围受到限制,大部份需要透过与外国渔业合作,始能继续维持作业,更增加我国远洋渔业经营困难度。我国远洋渔业确实亮起红灯,必须重新定位渔业发展方向与调整渔业结构,才能因应未来国际渔业环境的转变。
该如何调整,其实国外早有行动包括:调整渔业结构、减船计划、争取国际渔业合作、以共同投资开发代替入渔费缴交、加强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的复育、实施政策性渔业补贴、辅导渔民转营水产养殖业、休闲渔业及水产加工业、建立渔民养老保障度等,来提高渔民经济收益。渔业大国的日本政府不仅鼓励省能源与省人力型渔船的采用、推动海洋生态标签、鼓励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守护大海的活动;发展低碳渔业降低渔业生产碳足迹,创造安全有活力的渔村,更利用国际贸易组织(WTO)和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平台,来促进该国的水产贸易与发展,让该国未来渔业发展能在兼顾资源保育与经营利润下,顺利迈向新的环境与挑战。这些都是因应二十一世纪渔业环境复杂化的正确方向,也为台湾渔业未来点亮明灯。
当然台湾渔业也有自身的问题。为了台湾渔业的永续发展,政府应积极朝向加速渔业行政、科研及渔会人事改革与换血,培养一批致力于渔业永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改善渔业经营及作业环境,让渔民能安心作业,提高国人上船意愿;建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渔业经营体,积极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研究及复育等公益活动,提升正面形象;研发节能减碳的渔业生产方式,确保渔业健康发展;强化渔业组织功能,充分反映渔民需求;制定完善退场机制与社会福利,让年老渔民能安享晚年。
渔业是台湾重要产业,充满挑战却也蕴藏庞大的商机。为跟上国际渔业保育和资源管理脚步,台湾产官学界必须从观念开始作彻底改造,培养守法与敬天的思维,全力改善渔业生产与生活环境,将重心移转到沿近海与养殖业,做好渔业资源复育与水土资源合理配置,以具体成绩化解外界对台湾的负面形象,让台湾渔业得以永续发展。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