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吴密察该还给故宫人员公道(陈芈妡)

图1。(作者提供)

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化瑰宝的台北故宫文物竟然摔破了,让人惊讶、痛心,究责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其中一只「弘治款娇黄釉绿彩龙纹碗」,被立委质疑故宫公告破损的是「明 弘治款 娇黄釉绿彩龙纹碗」,但却被官网标示成清朝。此事果真如故宫院长吴密察所说是「标错了」,误将「明代」标识为「清代」吗?(图1)若真如此,难道民众不会对其他文物标识的正确性产生怀疑?由于兹事体大,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厘清,若标识无误,就该还故宫专业人员一个公道,也让民众对中华文物有更多的认识。

研究历代中国瓷器的爱好者都知道,明清瓷器中有一些不写当朝年号,而是写前朝年号的的款识,以表达对前朝曾达到工艺水平的一种尊崇和缅怀,被称为「寄托年号款」或简称「寄托款」。而寄托款又有两种,其中之一就是完全模仿,不论是字体、写法甚至用料都完全模仿更早之前的瓷器,被称为「后仿款」。

图2。(作者提供)

明代弘治年间的瓷器,「娇黄瓷」是相当有名的品种,此摔破的碗应为清代烧制,为表达对弘治娇黄瓷的崇敬而覆烧,故该碗标识年代为「清」,但是「后仿」,故为「弘治款」(请注意款字),若为明弘治当朝所烧制,是不必画蛇添足再加一个「款」字的(图2)。就如同现今艺术或时尚界模仿某位大师作品来向「大师致敬」,不会自称就是大师的作品呀!

中国瓷器上的「款识」对陶瓷断代(判断年代)非常重要,但并非所有瓷器上的帝王年号款识就代表那个时期烧制的,因有寄托款的存在。瓷器上真正有帝王款识是从明代永乐的官窑开始,到明宣德年间已非常普遍。清康熙早期,很多瓷器是不落年号款的,主因当时时局还不稳,朝廷认为书写帝王年号在瓷器上,若不小心摔破会很不吉利。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瓷器,也有款识为「大明成化年制」的寄托款瓷,就是因「成化瓷」是极为贵重的稀世珍品,最有名的就是「成化斗彩」,一只小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2.8亿港币 (超过10亿台币)的天价。

台北故宫文物自带灿烂光芒、傲视全球,台湾何其有幸、得以拥有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的珍稀之宝?能不好好珍惜呵护吗?这不只是显示一个国家的素质和水平,真心保护文物更是要对后代子孙有所交代;毕竟,在历史文物面前,我们都只是过客!

真心呼吁故宫高层,文物被摔破就请坦荡承认,.若标识无误,似也不该因己身缺乏研究而轻率回应、导致混淆视听,请给予原故宫专业人员应有的尊重,还给他们一个公道!(作者为策展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