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就业知多少?

海外就业知多少?图╱本报资料照片

受雇人数增幅的差异

主计总处每月访2万户家庭推计失业率、就业人数,就业者依从业身份可分为雇主、自营作业者、无酬家属、受私人雇用者及受政府雇用者。2016年就业者1,126万人,受私人雇用者为790万人。

■家庭面调查里的受私人雇用者,涵盖厂商、财团法人、研究机构、补习班及宗教团体里的受雇者,而厂商面调查里的受雇者,虽不包括研究机构、宗教团体、财团法人,却包括产业外劳。

2005年底台湾就业人数升逾一千万人,但让人纳闷的是,厂商那几年并没有创造什么就业机会,何以就业人口会屡创新高?

要解开这个疑惑,先要了解,我国就业统计有两份,分别是自厂商面与家庭面的调查,两份资料过去还颇一致的,但在2000~2005年之间却出现了这个矛盾。

就业型态出现变化

那六年,从厂商面估得的受雇人数由593万微增至594万,几乎零成长,而从家庭面估得的受雇人数却由579万升至637万,增加一成。按理说,这是人力供需的两面,不可能出现这个现象才是。

那么,这是统计的误差吗?我认为以主计总处的经验,不太会出这种纰漏,惟一可能的情况就是我国就业型态在这六年出现变化,海外就业增加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厂商面这份估的是国内雇用的情况,而家庭面这份则不局限于国内,到上海、曼谷、胡志明市都算。

我们比对一下这两份资料,1980年代厂商雇用成长三成,与家庭面估得的数据一致,1990年代两者也都成长两成,惟2000年以来却出现了大改变,这与两岸交流日趋密切,国人赴海外就业逐年成长密切相关。

这个改变,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就业报告就业人数大幅成长时,先别高兴,这些就业机会可能不是来自国内,而是来自海外。

那么,到底有多少国人赴海外工作?我国官方自2005年也开始注意,并着手研究,主计总处第四局局长鹿笃瑾有次赴央行演讲「劳动力统计编制与应用」时曾指出,依该局推估,我国海外就业者约34万人,其中29万在中国大陆。

主计总处是以民众入出境资料为基础、再设定条件以劳保、健保及户籍等几个大数据资料库进行连结,推算而得。

劳动部也曾推估,其思维是将两份统计的受雇者定义调成一致,估出两笔受雇人数,相减即得出海外工作人数,2009年40万人,2013年升至56万人。

统计资料本周出炉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海外就业人数都仅止于试算阶段,主计总处这份研究了十多年的海外就业统计,千呼万唤,终于在本周要与大家见面。

然而,许多人还是不懂,主计总处到底如何运用入出境资料推算?出国者众,哪些人是出国旅游,哪些是出国工作,该如何认定?依其设定,每年停留境外逾半年即属海外工作者;其次,停留境外未达半年但逾三十天,且与上年累计逾九十天者也属之;其三,年底出境而次年四月尚未入境者也属之。

依此一方式估算,只要在海外就业,不论是受雇于台商、外商、陆商或自营作业,都会涵盖在内,近年我国海外就业的轮廓大致可以呈现,也可以厘清近年就业增加,是国内创造出来的?抑或海外创造出来的?对政府施政,大有助益。

不过,这终究还是估计值,所设条件稍有变化,结果就会不同,其主观设定的三条件是否允当,来日仍须对照总体经济数据逐年加以检视,务求其准确合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