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署莫引爆危机

(图/本报系资料照)

海巡署查缉大陆越界渔船发生两死意外,执法过程中未能全程录影,导致无法将关键事实完整呈现,引发家属及外界质疑。仅历时5分钟的事件,却引发一连串争议,显示海巡署在执法观念、执法技巧和执法设备上,都有待全面检整提升。

海巡署拿不出执法影像有三个原因,一、海巡CP艇没有装设全船监视系统;二、「密录器」非CP艇的配备基准且未人人配备;三、CP艇的标准配备是手持式摄录影机,但因高速追逐船身晃动剧烈,海巡同仁未即时使用摄录影机,这三个原因反映出海巡署完全无视当前海警执法的危机。

类似的执法案件近年来在金厦水域经常发生,大陆渔船装备升级,捕鱼兼走私,被我海巡署取缔时拒检或企图逃逸,取缔过程中与海巡艇发生碰撞、冲突的案件不绝于耳,海警执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已成为两岸关系是否引爆对战危机的指标。

因此,在执法观念上,让所有海巡同仁理解海警执法所面临的危机感,认知执法过程必须完整搜证、记录,才有利于发生执法纷争时可以举证,已成为首要的海警执法理念。如果连海巡署高阶主官都认为「本案没有搜证影带并不影响责任归属判定」,恐怕日后的类似争议仍难杜绝。

在执法技巧训练上,根据《海岸巡防机关海域执法作业规范》第9条:「海巡人员执行职务,应随时以照相、录音、录影或其他搜证方式,保全相关事证。」以及第10条:「海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遇反抗或攻击时,应以雷达监控,同时全程录影照相存证。」这些录影搜证技巧皆需以不同情境的操作训练才能熟稔。

另外,在执法设备上,目前海巡署只有35吨级以上的海巡舰、海巡艇才配备有「艇外录影系统」,甚至也并非每人都配备秘录器,这也完全不符合目前海警执法的需求。

2013年我国渔船广大兴28号被菲律宾公务船开枪扫射,酿成一死多伤,屏东地检署后来依「杀人罪」起诉菲律宾船舰指挥官和涉嫌开枪的海岸巡防员,依据的就是由菲方提供的录影影片。

海巡署未能盱衡两岸现况全面提升设备,已是未具前瞻性,若依目前海巡署中程计划,2025年只筹补3061具密录器,虽然人人有密录器,但却未列添购或改装CP艇的「艇外录影系统」,这样对应目前两岸的渔事纠纷恐怕缓不济急,更彰显海巡署欠缺危机感。

政府若未能将本案海警的执法问题迅速处理,恐怕愈来愈多的执法争议会升级为两岸的政治危机。(作者为大学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