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江17所:锚定高质量发展 科研生产跑出加速度

日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17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在“十三五”收官之际,给这个有着52年发展历史的航天运载器控制系统总体研究所的荣誉墙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履行首责更加有力,引领装备升级换代;创新驱动战略精准落地,创新效果持续显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势强劲,增速实现连续翻番;各项改革调整有序推进,运营质量显著提升;能力建设基础更加稳固,转型根基不断夯实;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职工收入实现翻番……谈及17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所长张鹏如数家珍。

“十三五”期间,17所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一主线、双引擎、三板块、全覆盖”发展思路,确立“开放、引领、协同、共享”开放办所理念,以及人工智能空间载荷、现实增强、试验验证与鉴定评估四大主攻方向,并稳扎稳打推进落实。

锚定高质量发展

科研生产跑出加速度

“十三五”以来,17所坚决落实经济规模与运行质量“双提升”要求,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和系统集成优势,进一步培育、优化利益共享的产业链和大格局,努力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韧性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前的目标值,单位发展潜能进一步释放。

纵观五年来17所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词体现在方方面面――

主要经济指标增势强劲,增速实现连续翻番:在“十二五”末成为航天三江首家“收入过十亿、利润过亿”单位的基础上,2020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利润分别为“十二五”末的3.9倍、3倍,连续4年对上级单位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0%。

资源配置活力显著增强,发展态势更加稳健: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十二五”末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名列兄弟单位前茅;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为14.33%、118.07%,处于国有企业优秀水平。

五年来,17所在科研生产方面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承担任务数与量成倍增长上,更为重要的是打破了竞争对手的行业垄断、实现了领域上的全面拓展和覆盖,以及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在装备实战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和提升。

五年来,17所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建设落地应用,从设计到试验再到批生产的效率显著提高;推进实施供方动态评价和多定点配套机制,以更大格局、更高标准加速构建具有17所特色的新一代控制系统配套体系;全面推进“精品工程”“外协管理能力提升”“质量大数据系统建设”等专项工作,持续推动17所质量管理由精细到精益再到卓越的转型。

五年来,17所在控制与信息技术领域精益求精,圆满完成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制任务,引领航天装备持续更新换代,中国航天控制系统集成和精确制导技术领域的领军者地位进一步巩固。

锐意改革创新

开放自信彰显新活力

2020年秋,历时近一年的精心筹备,由火箭军装备部主办,火箭军研究院、17所承办的“智箭・火眼”人工智能挑战赛初赛在线上火热举行。全国共有899支队伍、3000余人参加比赛

从方案策划到现场组织,17所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直接指挥,挑战赛获得热烈反响,达到了打通学术圈、比赛圈、应用圈,构建产业发展生态,扩大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目的。

五年来,在落实开放办所理念、改革调整创新方面,17所做的工作不止于此。

17所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思源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成功举办“北控杯”全国首届人体目标识别大赛,为打造智能产学研用发展新业态、推动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与多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众多知名院校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创新团队16个,设立“开放基金”项目,吸引全国30余家科研院所、50多个团队积极申报,协同创新力量持续壮大;

于2016年成立导航与光电事业部、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事业部,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与探测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推动专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优化目标、计划管理多维度和差异化模型,全方位、多要素的考核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充分发挥了聚力发展、强基固本的导向作用。

能力不断提升

人才建设取得新成果

五年来,17所立足“体系效能型”建设思路,聚焦总体一体化设计、试验条件、智能生产线,“智能化、高质量、开放型”的能力建设基础更加稳固:重点推进设计与验证条件建设,项目设计效率和验证覆盖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持续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构建结构化工艺、数字化设计与分析等协同研发条件,关键产品的“智造”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优化两地区域布局,新增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试验资源与集成制造资源,为后续转型升级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能力建设不断升级的同时,17所的人才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17所党委书记黄锴介绍,“十三五”期间,17所新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部级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集团公司青年院士后备人才2人,集团公司高级专家1人,中国航天基金奖专家3人,高层次领军人才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明显提升,为17所在多领域、多层次的技术攻关、任务拓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与此同时,该所以部门青年助理和拔尖优秀后备人才培养为有效载体,持续深化人才梯队建设,先后有5个批次113人次通过青年助理岗位历练,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走上了重要岗位。

目前,全所35岁及以下青年职工430余人,占比接近60%,青年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0%,青年队伍高素质化特点突出。所内成立各类青年“双创”团队(小组)120余个,13个青年“双创”项目成功进入集团公司众创空间种子池、获得78万元资金支持,10余个自选项目正在推进孵化,6个项目正在开展市场推广,1个项目产品取得订单零突破,1个项目已在用户指挥通信系统建设项目中应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开门问策集思广益,17所将进一步深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控制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张鹏表示。(刘淮宇 林静 张艾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