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运费险羊毛 危害电商生态
“双11”临近,网购热度持续攀升,为提升网购体验而诞生的退货运费险(以下简称退运险)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 退运险的初衷是缓解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的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是电商生态运转中非常有必要的“增信”环节,在我国电商行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一部分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成为“职业退货人”,利用退运险“薅羊毛”,甚至形成黑灰产业链,非法牟利。这不仅令商家苦恼不已,也让电商平台、保险公司疲于应付,破坏了电商生态环境,增加系统运行成本,也间接侵害了真实消费者的权益。
伴随电商行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达到1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中国连续11年稳居全球网络零售市场领先地位。其中,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占比攀升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6%。电商对于国民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退运险是在买家产生退货请求时,根据合同约定对发生退货时的单程退货运费承担赔付责任的保险。该险种最初诞生于2010年,由淘宝网与华泰保险合作推出,受到电商平台和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极大地促进了电商行业蓬勃发展。 目前,除华泰保险外,众安在线、泰康在线、国泰财险等多家险企也推出退运险。部分险企的退运险保费保持快速增长。例如,2023年,众安在线实现退运险保险服务收入约64.45亿元,同比增长约27.9%。从投保模式来看,当前退运险分为卖家退运险和买家退运险两类。
“好工具”遭遇异化
在退运险快速发展、完善电商生态的同时,一些“羊毛党”从退运险上看到了“生财之道”,退运险给相关各方带来的好处渐渐渗出了苦味。 “在家月收入万元起”“每天只需动动手指,轻松推广,手把手教学”……在部分互联网平台上,这类所谓的“攻略”“教程”实际上就是利用退运险来赚钱的,有的甚至被包装为“创业项目”。 记者了解到,这些所谓的“项目”核心思路是:利用有退运险且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店铺购买商品,签收后申请退货退款,并选择自行邮寄退回,再利用低价快递与保险赔付之间的价差获利。这些“项目”还提供应对保险公司风控排查的“套路”。 某电商平台店家墨墨(化名)表示,薅退运险羊毛的行为大多有几个特点,一是拍低价商品,二是新账号,三是部分快递没有拆封就退回。 根据商品和运输距离的远近,退运险赔付金额一般在12元上下,高的或超20元。为了牟利,一部分人干起了“职业退货”的生意,大量下单并在签收后直接申请退货退款。这种假下单、真骗保的行为给商家及保险公司均带来较大困扰。 甚至,有个别快递企业也参与到利用退运险牟利的产业链当中。一家快递公司甚至公开宣传:“网购平台需退换货时,一定要选择自行寄回,这样就可以拿到退运险的补贴”“如果退运险赔12元,在这里寄快递只要6元”“果然是退得多赚得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这些“职业退货人”更倾向于选择小巧轻便的商品入手。“职业退货人”与部分快递公司达成“默契”,骗取退运险的“生意经”基本上也实现了闭环。
亟须打击灰黑产
业内人士认为,薅退运险“羊毛”非小事,尤其是利用退运险牟利的行为,损害商家、险企、消费者等多方利益,破坏电商行业生态。因此,电商平台、险企、司法机关等相关主体应多方位打击利用退运险非法牟利的行为。 某财险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险企防范利用退运险牟利的举措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反诈风控模型,阻止数据异常的用户投保;二是堵住“价差”漏洞,规定退货只能使用指定的物流公司上门取件,或者根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将理赔款赔付给商家,从而避免理赔款流入“羊毛党”。但他同时表示,是否指定退货方式、物流公司以及理赔款赔付方式,关系着消费者体验,执行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利用退运险牟利不仅给商家等主体带来麻烦,也可能给自身带来法律风险。康德智库专家、上海恒隆律师事务所律师邵文利表示,从法律角度看,利用退运险牟利的行为确实存在诸多风险。首先,如果这种行为导致了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欺诈商家,那么就有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会面临刑事处罚。 其次,即使这种行为没有构成诈骗罪,也可能因违反平台规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而受到处罚。例如,电商平台可能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封号、限制交易等处罚;监管部门也可能对这种行为进行罚款、责令整改等行政处罚。 事实上,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退运险骗保案。例如,今年年初,湖南郴州警方便侦破一起恶意申请理赔退运险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编造虚假退货信息理赔退运险3万多次,非法获利达20余万元。 据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