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新生天桥再掀波 桥体放哪里 各方论战
台北市工务局20日举办和平新生天桥意象设置方案研商会议,了解地方民众对天桥拆除后桥体保留及安置意见。(谢佳君摄)
台北市和平新生天桥去年11月拆除引发部分民众反弹,桥体暂存台北市景勤2号公园,台北市工务局20日举办研商会议讨论桥体保留、意象设置方案,市府提出设立重叠影像纪念牌搭配QRcode连结影像,民间则提出将桥体移置大安森林公园作为凉亭或游憩设施,不过遭保育人士担忧可能影响凤头苍鹰等鸟类栖息,甚至有里民担心会有街友聚集。
有42年历史的和平新生天桥去年拆除时引发不少争论,市长蒋万安日前在脸书发文表示,基于人本交通,天桥拆除后,和平新生路口少了墩柱或楼梯视线死角威胁,多了开阔、明亮路口和美丽天际线,也有更多空间引进人本路口设计,打造更安全人行空间。
至于拆除后的桥体,工务局提出仿照西门红楼或北门设置重叠影像纪念牌,立于大安区公所周边或大安森林公园。
守护和平新生天桥团体发起人林玟君表示,和平新生天桥是许多人的记忆,更出现在许多电影、音乐MV中,如今3大块桥体保留下来,盼安置于大安森林公园南侧风灾树倒区或作为凉亭、游憩设施,也可以改造为意象候车亭,透过活化再利用继续留存城市记忆,也提供市民新的公共空间设施。
天桥再利用提案小组提案人吕冠纬也说,和平新生天桥是重要文化地标,对地方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特殊建筑结构具保存价值,去年10月台风造成大安森林公园南侧12棵大树倾倒,区域空旷正可结合旧桥体重新再利用,打造融入历史、文化、教育与自然的全龄乐活空间。
不过,大安森林公园之友基金会秘书长赖素燕忧心,大安森林公园南侧是凤头苍鹰育雏重要栖地,希望降低对当地生态影响;有里民也反对将天桥遗构作为凉亭,可能吸引街友聚集睡觉。
工务局副局长张郁慧表示,天桥3大桥体长10米、宽和高4米,因此摆放桥体选址相当重要,尤其若要3块桥体同地存放需要更大空间,若要作为公车亭则要允许桥体裁切、变形,否则会有安全问题。市府会持续广纳意见,确定选址后可循公民参与或以委托案等方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