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软硬通吃 抢攻AI商机

和硕软硬兼施抢攻AI商机,除了具备相关硬体制造技术,更成立了「AI软体团队」。图左为和硕共同执行长郑光志。图/本报资料照片

和硕软硬兼施抢食AI大饼

和硕软硬兼施抢攻AI商机,除了具备相关硬体制造技术,更成立了「AI软体团队」,盼能为公司创造硬体以外的经济来源。

和硕共同执行长郑光志表示,AI软体团队实际上一直存在,因为和硕内部本身就有应用场域,像是如何透过大数据、机器学习提升工厂运作效率、公司营运效率等。直到去年,观察到企业对于AI需求持续升高,但要发展AI应用其实是件很大的投资,小公司不一定做得到,所以便希望能集结公司过往内部的经验、解决方案,使软体应用与开发成为能向外推广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和硕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数据驱动。和硕人工智慧发展处处长萧安助说明,AI核心包含资料、演算法和运算,运算指的是AI伺服器,没有运算支援,AI没办法顺利发展;但AI应用另一个关键核心是资料如何运用及产生。所以在2011、2012年时,和硕内部即建立一个软体平台,用以收集、整理工厂资料。

萧安助透露,和硕在全球有非常多工厂,而每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同、需求不同,产生的资料就会不一样,所以不太可能靠单一团队支援所有工厂。此时就必须建立一个平台,而这平台本身已具部分预设的模型,简化AI部署,以支援不同人的工作。

萧安助补充,在经过这几年运作后,发现有不错成效,加上去年起遇到不少客户询问是否能协助导入AI,因此便以和硕内部原有的平台为基础,整并一些如NVIDIA的工具,建立智慧制造AI系统PEGAAi,进一步向外推广。而当和硕在协助企业客户导入AI时,其实也有助于公司本身更了解AI该如何运用。

郑光志说,就AI发展来看,其实不是只是单纯发展AI伺服器,AI云端运算也会需要通讯技术,所以和硕在5G O-RAN、6G,甚至低轨卫星等都有技术、产品研发;同时也为了AI应用、推论、训练等需求,于去年成立了AI软体团队。换言之,和硕AI布局并非只专注硬体制造,而是从云端到地端的通讯、软体应用等,都同步进行;不仅要发展大脑(AI运算),其余的神经架构也要建立好,这是目前和硕与其他同业较为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