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洋蔥病害揮之不去 專家:建議與水稻輪作降低病菌

屏东恒春半岛葱农最头痛的病害问题,农业专家指病害多透由土壤传播,同块田区的病菌连年积累,一遇下雨天热便好发,建议轮作水稻、改良土壤或更换砂质土壤。记者潘欣中/摄影

屏东恒春半岛洋葱产业近年受农村老化缺工、原物料成本上涨和冬季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栽植面积跌至近半纪来新低,官方虽以机械化、产地标章、保证收购等强化体质,但葱农直指最头痛的是病害造成歉收;高雄区农业改良场说,病害多是透过土壤传播,同块田区病菌连年积累,一遇下雨天热便好发,轮作水稻、改良土壤或更换砂质土壤是解方。

在恒春种洋葱半世纪的谢信惠说,洋葱病害一直存在,但过去较少发生,近年受极端气候影响,洋葱在冬季成长期常遇上异常气候,大雨后加上高温曝晒,导致炭疽病、黑腐病、紫斑病、黄萎病等病害齐发,农民事前不管怎么做好田间管理,听取专家建议用药,但都无法解决,有时减产近半,卖价虽因量少价扬,葱农却面临无葱可卖的窘境。

车城农会总干事林茂盛说,高雄农改场家发现当地洋葱田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土壤中已累积大量洋葱的病原菌,如疫病、炭疽病、紫斑病等,加上土壤性质多为黏质性土质,本就容易滋生病原菌,在农历过年前后的成长期,常遇到不稳定的晴雨天,导致病原菌快速成长,且恒春半岛的落山风,易使叶片受到物理性伤害,抵抗力降低造成歉收。

高雄农改场指出,洋葱病害不断发生在于病菌是透过土壤传播,3大病害黄萎病、炭疽病及细菌性软腐病,危害最久的黄萎病是真菌性病害,恒春早年爆发一次,后续用赛普护汰宁才防治,但药剂无法完全根治,农药只能接触土表,造成黄萎病镰刀菌仍潜伏地下;建议可在采收后接着种植其他作物,洋葱是旱作,接着种植水稻,水旱轮作下,土壤中病菌密度便能降低。

农粮署南区分署说,药剂对洋葱病害的防治效果有限,恒春地区的田区没有重划,彼此灌溉水道相连,病菌才会传开,就实务面来说,将土壤全面改良是大工程,建议农民休耕时将田区灌水,翻耕时地尽量整平,水旱轮作较能有效降低病菌密度,鼓励休耕时间改种植水稻,或是在绿肥植物翻耕前将田区灌水。谢信惠说,恒春洋葱采收完在4月,种植水稻管理挑战高,农民多倾向种绿肥作物、领取休耕补助,对轮作水稻兴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