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文创系毕展「雾太大」 一窥台中这3区奥秘

「冷作」这组同学编写「平铁志」书籍纪录太平铁业的发展历史,并进行铁雕创作、开发DIY项链等文创品。(陈淑娥摄)

「翎雾」这组学生设计了「森林里的雾雾」小百科、纸胶带、色票卡。(陈淑娥摄)

「七降临」这组把寻找失物相当灵验的七将军庙香灰、意象,创新转译制作成陶艺品倒流香、香盘。(陈淑娥摄)

「七降临」这组把七将军庙意象,创新转译制作成香盘,写有「长记性」、「考高分」兼具平安符功能,令人惊艳。(陈淑娥摄)

弘光科大文化创意产业系今年度毕展18日登场,这次主题为「雾太大」,带领大家「拨开迷雾」,认识不一样的雾峰区、太平区、大里区。学生透过创意开发猫头鹰及黄蝶生态教育绘本、设计铁雕、DIY项链、将七将军庙香灰、意象,创新转译制作成陶艺品倒流香、香盘,写有「长记性」、「考高分」的香盘兼具平安符功能,令人惊艳。

文化创意产业系系主任黄锦华、毕展指导老师王静仪、江佳玲表示,这三区有着属于各自的特殊人文地产,今年的毕展制作选定「雾太大」为主题,学生以地区农特产、生态、历史故事、传说为灵感发想,用生态中的色系来搭配作为设计主视觉,来呈现这个充满生机的区域。三区主轴分别为:文化小城故事多,雾峰物产多样性;太平工艺皆传承,在地创新品牌立;大里古杙传奇中,创意转译新意。

「翎雾」这组学生发现桐林社区用巢箱复育猫头鹰有成,从生态教育出发,结合108课纲,着手设计了「森林里的雾雾」小百科、纸胶带、色票卡,色票卡集结了12种台湾猫头鹰的花纹特色,纸胶带则制作了雾峰常见的领角鸮、鸺鹠二种花色,小百科后面附有撕贴画创作纸,让学童可以利用纸胶带及着色,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猫头鹰撕贴画。

组长廖卉萱指出,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不容易看到,透过观察桐林社区野生动物关怀据点收容的猫头鹰,及对猫头鹰非常有研究的生态老师方唯轩协助,才能够清楚了解猫头鹰生态、花色。

「浪蝶游桐」这组以桐林的台湾黄蝶为主题,结合108课纲,针对学龄前儿童、小学四年级学生分别制作了两种版本绘本「出发!寻找花蜜吧!」、「舞动吧!桐林的黄昏派对」及教具、生态观察箱。教具利用黄蝶、草地、花朵木片进行组合,学童可以从组合过程「蝶(音同叠)出你的想像」,让孩童从小建立生态与生物的认识。

「冷作」这组同学编写「平铁志」书籍纪录太平铁业的发展历史,并进行铁雕创作、开发DIY项链等文创品,铁雕作品参与铁工艺术节传承组比赛,其中2件获得优选好成绩。由5位女同学组成的「冷作」选择钢硬的铁雕主题,组长潘珮璇说,「高技术含量铁雕真的考倒我们!」幸好当地工艺家手把手教学给予技术指导,才能够完成这次的毕展主题。

大里区旧地名大里杙,「七降临」这组同学以大里杙老街七将军庙为主题,组员廖婉淇说,相传6名士兵为维护地方安宁被杀,义犬奔回求救身亡,一百多年前地方士绅建「忠义祠七将军庙」祭祀,寻找失物最灵验。因而,使用庙里香灰混入釉药中烧制研发出5款倒流香陶器,香灰呈现特殊闪耀光泽感,并制作结合护身符概念的5种香盘,上头写有「长记性」、「考高分」、「有贵人」、等字句,也可以当作挂件使用,希望透过文创产品推广七将军庙的信仰文化。

「大里好礼」这组是运用大里倒栽榕、咸菜巷等传说,研发可以破除忌讳、带来好运的好礼。组长陈威翔指出,大里杙有棵「倒栽榕」老树,据说倒插是为在风水上庇荫地方,但种树枝者会遭受绝子绝孙厄运,早年是找「罗汉脚」单身流浪汉来种植,从破除忌讳出发,设计出的好礼便是平安米。

弘光科大文化创意产业系毕展16组作品充满学生转译创新能量,将带领观众更深入了解「雾太大」的生态、文史、产业,毕展分成校内展、校外展,校内展于4月18至20日10:00~17:00,在弘光科大L栋生活应用大楼B2研讨室展出;校外展安排在4月28至30日10:00~17:00,于文化部文化资产局雅堂馆C栋展览空间展出,欢迎各界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