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孩子青春風暴期 父母只好忍一忍
在一个聚会上,有位妈妈说现在的孩子愈来愈难管教,她常被儿子气得七窍生烟,不能相信昨天还是很黏她的孩子,今天却变成一个行走的火药桶,一碰就炸。另一个妈妈立即点头说:就是、就是,不但是火药桶,还是自燃型的!大家听了都大笑。就有人问,为什么我们三、四年级生没有青春风暴期呢?
其实有的,每个人青春期都会涌出荷尔蒙,只是当年的我们没机会叛逆罢了!贫穷时期的台湾孩子,放学回家要先喂鸡鸭和猪,然后要带弟妹,让母亲的手可以空出来煮晚饭(我们常是一边揹弟妹一边背英文生字),晚上则是累到来不及叛逆就睡着了,没时间也没精力去找父母麻烦。
那么,是不是让现在的孩子忙一点,就不会有风暴了呢?也不是,因为当年的我们能够感受到父母谋生的不易,对自己有书可读、有饭可吃心存感恩;当你对一个人感恩时,自然不敢顶嘴。
同时,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是传统中华文化的教育,是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求诸己思维,因此碰到挫折心情不好时,会先检讨自己,不会先去怪罪别人。
说起来,二○○二年诺贝尔奖得主康纳曼(D. Kahneman)「人的情绪是透过比较而得」是对的;清朝的纪晓岚也说:「人生苦乐,皆无尽境;人心忧喜,亦无定程。曾经极乐之境,稍不适则觉苦;曾经极苦之境,稍得宽则觉乐矣。」情绪的确是操控在自己手上,端看是跟谁比,所谓「改变心态,改变生命」。只不过情绪控制必须从小开始,抑制负面情绪的杏仁核神经回路必须透过经常的活化,使抑制的力量大于暴冲的力量。所以孩子要穷养,让他对自己所有的一切感恩,人都是没有离开过家就不知道在家的好,没有失去便不会珍惜。
若是孩子已经开始青春期了,那么父母只好忍一忍,雨过天总会青的。青春风暴像流感,没有疫苗,靠的是自体免疫,也就是亲子关系的通畅。
掌管理智、计划策略、情绪控制,抑制行为和资源分配的前额叶皮质,是大脑最后成熟的部分,这使青少年非常在乎隐私,对批评非常敏感。马克吐温有一句话非常传神:「我十四岁时,觉得我的父亲无知到令我无法忍受,可是等到我廿一岁时,却讶然发现,父亲在这短短的七年间竟然进步了这许多。」当然不是他父亲的关系,而是他自己在这七年之间成熟了。
青春期是个过渡期,因为是过渡,它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正是大脑最不喜欢的状况,因此青少年焦虑、暴躁、易怒,加上课业压力大,父母便成为出气的对象。要避免冲突,有事尽量写条子沟通,字条比较不带火气。若是家中可以养一只狗儿,供他倾诉而不会批评他,便可以大大帮助他度过这个时期。
父母切记不要讲伤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说「养只狗都比你有用」,更不能说「假如当初不生、当初不养」。要去想,其实自己当年也是如此的不可理喻。知识是力量,当我们了解行为背后的大脑原因,就比较能接受孩子了。(作者为台北医学大学、中央大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