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面积最小的县,竟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秘密!
近日
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又上新啦
有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备的法典
有我国最早的个人年谱及“家书”
有中华“第一长文觚”
它们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秦朝历史?
让我们一同来探寻
云梦县博物馆
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法典:揭秘秦国先进的法制文明
1975年年底,工作人员在云梦县城西郊的火车站睡虎地岗地上开挖水渠时,发现了一处古墓。湖北省博物馆专家得到消息后,带领考古队赶到了云梦睡虎地,展开考古发掘。
当时考古人员在睡虎地共发现12座小型土坑木椁墓。其中4号墓头箱椁底板的中部发现两件木牍,内容为家书。据了解,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家书。
然而,让考古人员更为吃惊的是,当他们挖到编号为11的墓葬时发现,墓主头部、右侧、腹部和足部等部位,竟堆放着大批竹简。考古人员立即对竹简展开了清点,发现这些竹简相对完整的有1155枚,此外还有80片残缺的竹简,记载4万多字,所用的文字还是秦隶书。
睡虎地11号墓还原图
这些竹简上记录的内容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乙种等十篇。内容涉及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秦律占一半以上。
云梦睡虎地秦简
经过专家学者对竹简上的文字进行研究考证,发现睡虎地秦墓11号的墓葬主人叫“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这些竹简上记载的秦代法律为他生前书写。喜书写的简书被考证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秦代法典,所载秦律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制文明。
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复原像
睡虎地秦简的出现,可谓是帮我们找到了诸多长眠地下二千多年的秦代尘封记忆。据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介绍,睡虎地秦简是目前为止公布全文字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秦简,对研究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史、官吏制度、农业生产、工商业发展、文化面貌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还认为,睡虎地秦简对于了解中华文明史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资料。
中华“第一长文觚”:记载谋士游说秦王停战
1975年睡虎地秦简的现世,已是考古学界的一大奇迹。然而没想到,2021年9月23日,在云梦县距离睡虎地秦墓以西约3000米的郑家湖墓地,再现惊世简牍类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
中华“第一长文觚”
郑家湖的这件木觚,造型十分独特。它是用一截圆木竖着剖开而做成的,长34厘米,宽约4厘米。觚四周还有七个削平的棱面,当中六个面都有文字。
经过考古研究,专家认为,云梦县郑家湖墓地C区发掘出土的战国晚期木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该木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对进一步研究当时社会、历史与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这件木觚上记载了什么内容?据介绍,觚文记载的长文,是关于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的故事。有专家考证,该事件可能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故派谋士前往秦国游说秦王,先引“以不义反为义”“桀纣亡国,吴人失其先王冢庙”等典故,暗示秦王当以史为鉴。此外,谋士又以自己所见所闻,劝说秦王止兵,使民安居乐业。最后,细述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暗喻秦王应当“知足”。然而,秦王似乎并没有被说服。文中记载,秦王“不答”“又不答”“先生言也,寡人谨听”,其态度虽然客气,但也有些冷淡。
觚文记载的谋士游说秦王的故事给今人提供了一幅战国后期各国与秦争斗、斡旋的时代画面,同时觚文涉及春秋战国之际魏、越、吴之间的关系,丰富了重要史事的认知,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文物:秦楚文化交融新证据
郑家湖所在的地方曾经是楚国的都城,战国末期大秦的雄兵占领了这里,成为秦国东进的重要根据地。郑家湖墓葬的时间正是战国末年到汉代初年,出土的许多文物都清楚地反映了秦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流融合。
郑家湖墓地位置示意图
2021年,在郑家湖墓地C区发掘出土的各类文物有千余件(套),其中,漆木器总数达400多件(套),主要有耳杯、奁、盒、盂、扁壶、樽、卮、璧、俑等,人物画扁壶、虎头枕、双口扁壶、耳杯盒等极具特色的珍品,皆为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的首次或罕见地发现。
人物画扁壶
虎头枕
在这些器物中,部分物品带有明显的秦楚文化融合的痕迹。如一些精美葬具木板画,更具有秦地特色,比如大量出现的树叶纹。学者推测这或许是因为,战国末年秦军占领楚国腹地后留下了大量后裔,这一批来自秦国的人扎根楚国故都,给当地的艺术注入了故乡的元素。除了木版画之外,许多墓葬的陪葬器具都是既有楚地风格,也有秦地元素。
云梦郑家湖墓地 M225门板绘画
这些都是湖北云梦县讲述的故事。云梦县不仅留下了小人物书写的家国往事,也见证了2000多年前秦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变迁。
PRODUCED掌上孝感
✍️ 编辑︱扬大
来源︱长江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