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官方擴大控制房市?中國學者籲商品房轉保障房

图为大陆房市示意图。(中新社资料照片)

中国房市当前出现供过于求、但社会住宅不足的情况,有学者撰文呼吁政府介入,推动「商品房转保障房」以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但也坦言这会面临不当获利等弊端及风险。

美媒华尔街日报15日报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拟「重拾社会主义」以解决房地产危机,扩大国家对房市的控制,由政府收购陷入财务困境的私营建案再租售。

陆媒「财经」杂志今天则刊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等人的文章,指中国房地产向下调整是长期过程,过去超速成长导致当前城镇中古屋明显过剩,应当支持现有的商品房供需调整。

文章说,在城镇商品住房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同时,城镇的2亿多青年和新市民存在较大的住房困难,这些人由于收入有限,大多需要住房保障;一些人主张透过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增加房地产投资带动经济成长,但此举会从实际和预期上冲击正在走下坡的房市,进而增添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文章认为,「商品房转保障房」可以一石多鸟。但当前房市低迷下,只有政府有动力和能力扩展资产负债表,透过扩展长期债务,才能打破市场收缩循环。

文章因此建议启动「青新市民安居工程」,在今、明两年,分别由中央财政发行长期国债给城市政府、央行发放长期的抵押补充贷,透过政策性银行贷给大城市政府或平台,后者也同时向商业银行申请部分短期贷款做配套,然后竞购市场上既有的新成屋和中古屋,将其改造、转化成保障房,并以低于市场一定比例的价格出售给符合保障条件的青年及新市民家庭。

但文章也认为,政府介入「商品房转保障房」也面临道德风险。这包括政府官僚主义、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借手中资源获益)、保障房利益相关方的套利,以及开发企业转嫁风险等道德风险,增加监管成本。因此需要建立相关机制,分别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开发企业、住户等。

华尔街日报15日报导,据有参与讨论的中国政府政策顾问及中国政府近期的公布,新住房政策主要分两部分,一是中国政府会购入陷入财务困境的私营房地产项目,将其转变为政府出租或在某些情况下出售的房屋。二是中国政府自己兴建更多保障性住房,供中低收入民众居住。

有政策顾问表示,新政策的目标是将市场上由国家建造的低价出租或有限制条件出售房屋的比重,从目前5%左右提高到至少30%。

报导指出,新的住房政策与习近平近年提倡扩大政府掌控经济及私营企业一致。有政策顾问表示,将更多私营房屋转为政府租售的保障性住房,可以帮助推进习近平一再强调的「共同富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