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科幻小说 刘慈欣看好未来 大陆业界大咖认为 读者群变宽、多元发展 效应加乘

刘慈欣被视为中国大陆科幻小说的希望。(CFP)

科幻小说在华人阅读圈始终属于小众,倪匡曾于70年代在两岸三地掀起科幻小说创作和阅读的高峰,但随后就出现断层。直到刘慈欣出现,靠着写科幻小说进入「中国作家富豪榜」,被视为大陆当今科幻文学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三体》2015年将改编为电影,并被赋予「迎来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期许。

1999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至今已写了数十部小说的刘慈欣,作品相较于诸多在网路上发表的前卫科幻小说,他自认更偏向传统科幻类型,而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读者青睐,他分析和中国大陆读者的思维变化有关。

读者关注转为全人类

「现代化快速的过程中,读者从过去关注于中国、民族,转而关注于全人类,思考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哲学等更形而上的意义。」这也使得科幻小说的读者从过去封闭、自成一小圈,到近2、3年开始在原有族群之外,出现了高科技、网路乃至航空领域的读者群。

尽管《三体》在两岸三地出版并广受读者欢迎,刘慈欣对华文科幻小说的前景仍是不安,「我写过的4部长篇小说里,卖得最好的也就是《三体》系列,但纳闷的是对其他科幻小说甚至我自己的其他小说,并没有带动。」因此,面对各界的期许,以及认定他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希望,他仍保守地表示:「要说找到科幻小说的生存之道,那是绝对说不上的。」

刘慈欣观察,现今的世代交替快速,「过去是20年一代人,现在是5年就一个世代。」从时尚到各种生活爱好和欣赏取向都变化快速,再加上科技进入日常生活,人们对科技带来的神奇感逐日消失,这些对于想像力和科技讯息接收度要跑在读者前面的科幻小说作家而言,是相当大的挑战。

小众 有机会掀起风潮

不讳言自己的「有些担心」,但刘慈欣仍认为华文科幻小说在可见的未来,会有不错的发展。「毕竟科幻小说是快速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加上现在小说往影视、网路游戏多元发展后的效应加乘,因此当「游族影业」总裁孔二狗(本名孔祥照)决定将《三体》拍成电影,刘慈欣便慨然接下艺术总监的任务,他说:「事情总要有开始,现在不开始就永远开始不了。」

台湾猫头鹰出版社指出,科幻小说在台湾亦是小众,靠着电影、国外口碑加持较有机会掀起风潮,如《羊毛记》、《火星任务》、《时间回旋》三部曲等都有不错的成绩,但华人作品仍有相当大的努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