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攜手NASA監測 成果有助空汙精準治理
环境部今年初与NASA合作进行高屏3D空气品质监测,结果发现在高空中部分石化工厂排放污染物浓度甚至较地面更高;依此实验可促成后续空污走向精准治理,找出从哪里改善。
环境部今天举办「携手NASA与国内外学研合作高屏3D空品实验成果」记者会。
环境部整合国内15个政府机关与20个学术研究机构,携手NASA进行高屏3D飞航空气品质实验,今年初安排NASA的GIII及DC 8科研机于2月28、29日及3月13、14日进行密集观测。
环境部表示,科学证据发现,高屏地区从地面至3000公尺高空因不同风带分布特性,500公尺以下是北风系统、500至1500公尺高度易受偏温暖的南风影响,使近地面的空污难以向上扩散;另外1500公尺以上偏西风,再加上地形影响,易有涡流现象,加剧污染物累积。
进一步观察空气污染物在200至500公尺之间,细悬浮微粒(PM2.5)、臭氧(O3)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较地面更高;另外也首次监测到全氟/多氟烷基物质(PFAS),浓度较其他国家平均值来得低。
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暨大气物理所、化学系所特聘教授林能晖表示,影响空污的3大因素,包含地形,大气环流及排放;过去的监测都是在平地,高空中的污染物流布是依照模拟,这次的实验则是提供明确的科学证据。
林能晖解释,实验发现石化工厂排放的芳香烃类化合物也存在于高空中,包含乙烯、甲苯和二甲苯等;过去可能知道地面上有这些污染物,但这次是发现原来在高空中浓度更高。
林能晖说,这次NASA飞航能有2部飞机以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就他所知,这是20多年来首次在亚洲有这样的机会。
环境部主任秘书蔡孟裕以VOC排放为例,过去大略掌握高屏地区的排放现象,因此在空污管制上加强VOC管制标准;现在知道方向没有错,但要更走向精准治理,找出从哪里改善。
环境部表示,后续将与NASA及其他国际伙伴合作「空气污染研究与监测中心」并发展卫星,更清楚了解空气污染细部资料、境外传送及本地污染源。
环境部提到,现在国产的空气品质感测系统监测结果与本次实验相近,因此明年应用无人机搭载采样罐,将空气品质实验扩大至云嘉南地区,并与国际七海计划都会区实验同步;也将与国家太空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扩大环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