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指屋頂光電下修至90坪 可少22座大巨蛋地面光電土地

地球公民基金会议题部专员郑泰钧说,若90坪建物屋顶面积的二分之一装设光电,每年发电量2.7亿度,可供6.2万家户用电,并减少220公顷、约22座大巨蛋地面型光电土地使用。图/地球公民基金会提供

立法院去年通过「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修正案,其中要求一定规模新、增建或改建的新建建物,须设置一定比率的太阳光电,内政部及经济部规画1000平方公尺(约300坪)以上新增改建物,每20平方公尺强制装设1kW太阳能板;环团表示,台湾地狭人稠,应优先推动90坪屋顶光电,可减缓地面光电装设压力,达到「都市的电都市发」目标。

然而,屋顶面积要达300坪,基地至少要有6、700坪以上,根据住展统计,以台北市来说,基地600坪以下的新建案,占比高达8成以上,因此新法对台北市相对无感,其他县市如新北、桃竹、中南部等重划区才明显有感。

地球公民基金会议题部主任蔡卉荀指出,六都用电占全台7成,建物稠密的都市,应更积极布建太阳能光电,避免光点发展过度集中在农渔村地区,尤其再生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内政部若将标准下修至300平方公尺(90坪),能提高再生能源发电量、减少再生能源造成的「绿色冲突」(砍树种地面光电)。

地球公民基金会议题部专员郑泰钧说,根据基金会研究指出,90坪以上新、增、改建物仅占全台建物使用执照数20%,却涵盖全台新建物屋顶总面积80%,若以每栋建物面积的二分之一装设光电,每年约可增加装置容量0.22GW,发电量2.7亿度,每年可供6.2万家户用电,并减少220公顷、约22座大巨蛋地面型光电土地使用。

郑泰钧指出,针对光电涨房价谣言,若以台北市都更标准工程费计算,15层楼的钢筋混泥土的大楼,90坪建物成本约2.2亿元,光电以每1kW成本6万元估算,每20平方公尺(约6坪)铺设1kW,90坪建物约可装设15kW约90万元,仅占建物总造价0.4%,若以每层楼3户计算约45户,售价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国立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戴兴盛表示,在净零碳排及能源转型的趋势下,地面型太阳光电的发展是必要选项,但近年引发社会高度争议,其背后根本原因,源自于欠缺合理的制度,要求能源的主要使用者,如用电大户、都市地区等肩负起其应负责任。

屋顶光电部分,戴兴盛认为,应将义务面积下修至90坪,使目前社会争议最小,环境、社会冲击最小的屋顶光电,得以更普遍装设在未来的新、增、改建建物屋顶,使都市用电能够尽可能自给,承担其应负有的能源与减碳责任。

台湾气候行动网络研究中心总监赵家纬说,面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引起的能源危机,欧盟推出 REPowerEU计划,透过一系列修法及政策措施,加速再生能源发展,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赵家纬指出,与台湾人口、土地面积相近的荷兰,规范2025年起,除小于250平方公尺(约76坪)住宅建筑,均须装设屋顶太阳光电,台湾作为亚洲首个通过屋顶光电装置义务的国家,若因子法的薄弱,无法迈向2050年时屋顶光电达到50GW以上目标,将让台湾法定净零排放目标陷入危机。

环团与专家学者今召开记者会,呼吁内政部下修屋顶光电面积至90坪。图/地球公民基金会提供

台湾气候行动网络研究中心总监赵家纬(左)表示,台湾若因子法的薄弱,无法迈向2050年时屋顶光电达到50GW以上目标,将让台湾法定净零排放目标陷入危机。图/地球公民基金会提供

东华大学教授戴兴盛说,屋顶光电面积下修至90坪,使都市用电能够尽可能自给,承担其应负有的能源与减碳责任。图/地球公民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