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光:“交叉通讯”与“非请自来的通讯者”: 难以解释的灵媒现象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

本站研究局出品——如何更快乐

你快乐吗?如何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金钱和快乐一定成正比吗?快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本站研究局邀请长期从事快乐研究的全球知名华裔经济学家、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黄有光解读快乐的秘密。

NO.062 “交叉通讯”与“非请自来的通讯者”: 难以解释的灵媒现象

我们上次文章曾经提到一个很难解释的所谓“交叉通讯”(Cross correspondences;见如:Hamilton 2017) 的灵媒现象。这是指1901-1936年在英国、美国与印度的五位灵媒,通过她们的自动书写(automaticwritings)体现的看来像“鬼魂通讯”的事件。所谓自动书写是不必上意识的指挥,手自动写出东西。作品的来源可能是灵媒们的潜意识唯物看法),也可能是去世的人们灵魂(唯心或二元论)。

“交叉通讯”

英国著名的诗人与古典研究专家弗雷德里克·迈尔斯(Federic W.H.Myers;1843-1901)对灵异现象很有研究,也相信人死后灵魂还存在。他生前说过死后将试图证实这个存在。他于1901年元月去世后不到两个星期,交叉通讯就开始了。分居在三个不同国家的五位灵媒,在彼此不知情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自动写作,写出很多没有意义的东西,而且看来是与古典研究有关的深奥词汇。把这些独自看来没有意义的,来自五位灵媒的碎片,凑合起来,就成为有意义的,关于古典研究的一些专门论述。是不是Myers死后,其灵魂通过这个交叉通讯,试图证明给还活着的人们看出,灵魂是还存在的,正像Myers生前说过要做的一样呢?不然,这个交叉通讯的复杂镶嵌图案的构建者是谁呢?

这五位灵媒,四位是完全没有关于古典研究的知识的,为何能够写出古典研究中的专业词汇呢?而且,每个灵媒写出来的,都没有什么意义,须要把五个人的作品凑合起来,才有意义。在简单唯物主义的框架内,这是完全不能解释的。即使超越简单唯物主义,用超级特异功能假设,也很难解释交叉通讯的有意识的设计与其目的性(Gauld 1982,pp.74-7; Griffin1997, pp.161-5;Braude 2003, pp.95-9)。

在通过灵媒的通讯中,Myers也说,他们那边要和我们这边通讯,像隔着一层有雾气的玻璃,看不清,听不明,很难词以达意。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是经历31年完成了复杂的交叉通讯。如果真的是他的灵魂,他要完成的对灵魂存在的证明的意愿,可以敬佩。(详见:Ducasse 1961, pp.186-90; Gauld 1982, pp.77-89; Griffin 1997,pp.161-5; Braude 2003, pp.95-9; Lund 2009, pp.199-203. 对交叉通讯的负面批评,见维基: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oss-Correspondences)

类似的交叉通讯近年也出现过。公共健康博士与Oregon大学教授Jane Katra原来完全不信。后来她的好友Elizabeth(精神病医生)于2002年去世后,Jane收到很多次由Elizabeth传来的信息,使她确定相信。根据Kean(2017,第19章),Jane说,“我收到或见证超过30次来自Elizabeth的令人惊奇与自发的通讯。最有证实性的是:那些多人同时收到的通讯;用接受通讯者不会的语言的通讯;当人们提起Elizabeth时,灯快速开开关关,或是关于治疗的书本书架上掉下来;给两个人关于他们有严重健康问题的信息,而他们本身并不知道;几个人收到不同的,不完整的通讯,而当我们把这些片段放在一起时,就形成一个有意义的预期。这最后的情形,就是交叉通讯。”

另外一个牵涉使用外语的事件发生于Elizabeth死后几天内。Elizabeth的一位在另外一州的好友Kate寄一封信给Elizabeth的丈夫,说Kate梦到Elizabeth,在梦中Elizabeth叫Kate给Elizabeth的丈夫一个信息。然后Elizabeth说一些Kate听不懂的音节,重复很多次。Kate醒来时,脑中继续听到这些音节,就把它们写下来,并把这个信息寄给Elizabeth的丈夫。这位丈夫在Jane与Russell Targ (Elizabeth的父亲,一位发明激光或镭射的著名物理学家)面前,让Jane读出这些没有意义的音节,给大家听。Jane读了几次后,Russell说,“它们并不是没有意义,而是俄语”。翻译成英文(中文),这些俄语音节是:我看到你;我爱你;我在这里,我在这里。Kate证实她从来不会说俄语,没有到过俄国,也没有听过人家说俄语。因此,也不能用Kate通过潜隐记忆(cryptomnesia)而在潜意识中懂得俄语来解释。经过多次类似事件,Jane确信去世后的Elizabeth能够与一些在世的人通讯。

根据冰岛大学荣休心理学教授Haraldsson(2012)的研究,高达31%的人们曾经与去世的人有过接触。在那些死后24小时内就出现的接触,高达86%的通讯接受者并不知道发出通讯者已经死亡,或正在死亡。因此,不能用像心理作用等观点来解释。

心理作用?

当然,心理作用肯定存在,包括药物的治病效果,心理作用很明显。即使实际上只是糖,认为吃了某种药的人有很大比例(约60%)认为病情明显改善。因此,美国对新药的要求,是在试测时,要求认为吃了药病情有明显改善的比例要明显高过60%,达到至少66%。(关于安慰剂的作用,见如:White, et al. 1985, Frank & Frank 1991)。

在灵媒方面,也有一个明显有强大的心理作用的事件。于1970’s年代,(加拿大)多伦多的心灵研究会的一些成员虚构一位名为“Philip”的灵魂,结果在降神会中,“Philip”出现,并导致桌子的叩击。他们认为这是“委员会的心灵致动”(‘psychokinesis by committee’)。(详见Owen & Sparrow 1976.)这应该使我们一方面要避免轻易相信灵魂的存在(因为可能只是活着的人们的心灵作用,甚至是各种作假),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教条式地相信简单的唯物主义(这完全排除心灵致动与心灵感应的可能性遑论“人死灵存”;也排除宇宙是被创造的),没有经过对有关事实的认识,只要是违背简单唯物主义的,就绝对排除其可能性。(笔者不接受简单的唯物主义,但接受唯物主义本身,笔者甚至论证,即使宇宙是被创造的,这位创世者也是物质存在进化而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唯物主义的极致。详见:黄有光2011.)

灵媒的通讯与鬼魂等,会不会只是心理作用,完全没有客观依据呢?根据Auerbach(2017),可以确定有客观依据的包括“集体看到的幽灵”,那些“被多个目击者同时看到,或多个目击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幽灵也可以直接影响客观环境,而不只是视觉而已;它们也制造声音或味道,而且有时宠物或其他动物也会显示它们感觉到幽灵的存在(摘要)。当一位叫Blue Lady的幽灵通过Auerbach的身体时,同时被三位灵媒看到。Auerbach各别独立问这三位灵媒,看她们看到什么,Blue Lady穿什么衣服,什么发型,做什么事等。她们的答案不但彼此一致,也和Auerbach所经历的一样”(该章最后第三页)。

“非请自来的通讯者”

另外一种令人难以不信的灵媒现象是所谓的非请自来的通讯者(drop-in communicators)。多数的灵媒是在“起童”(in trance)时,回答访问者关于他们去世的亲人的问题,或这些去世的人的灵魂,通过灵媒回答问题。(很多情形,是经过另外一个灵魂作为“control”,亲人告诉control,control通过灵媒回答问题。)在这种情形,很可能并不是真正有灵魂,而是灵媒的潜意识通过心灵感应等方法,从访问者的心里获取有关去世者的一些信息,然后以去世者的灵魂的方式来沟通。非请自来的通讯者并不是访问者要询问的对象,而是自己进入降神会的幽灵。通常是他们在人间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利用降神会的机会,通过灵媒来说出。

于1937年的秋天,在冰岛曾经有一位很难不信的非请自来的通讯者,名叫Runki,出现在灵媒Hafsteinn Bjornsson (1914-1977)的多次降神会。通过灵媒,Runki说他要找回他的一只脚。他的死因是酒醉昏睡在海边被海水冲走。后来他的尸体被发现与埋葬时缺乏一条脚。Runki说他的缺失的脚在Ludvik家中。这个看来难以相信的故事,包括许多细节,后来都被完全证实。原来那条缺失的脚,后来也被海水冲上岸。人们发现后不知如何处理。根据当地风俗,不可以胡乱丢掉,但不知道是属于谁的,也不能胡乱埋葬。因此,当Ludvik的家整修时,木匠把那腿骨塞在墙壁内。根据Runki通过灵媒的转述,后来真的在那个墙壁里发现那腿骨。妥善埋葬后,Runki虽然还有继续出现在降神会,但他的口气已经很安详,不像以前那样冲动。(详见:Haraldsson& Stevenson 1975, Braude 2003,第2章第4节。关于一些其他很难解释的“非请自来的通讯者”,见:https://psi-encyclopedia.spr.ac.uk/articles/drop-communicators  )

上述事件大概会让很多读者吃惊或猜疑,这些笔者从书本与文章读来的报道是否可靠呢?多数人会根据自己本身的经历来补充书本的知识。在下次的文章,我们会讨论笔者本身的一些有关耳闻目见。

文献

黄有光(2011).《宇宙是怎样来的?》复旦大学出版社.

AUERBACH, Loyd (2017). Interactiveapparitions, In Kean (2017), Ch.20.

BRAUDE, Stephen E. (2003). Immortal Remains:The Evidence for Life after Death.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DUCASSE, C.J. (1961). A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Belief in a Life after Death. Springfield, IL:Charles C. Thomas.

FRANK,J. D. & FRANK, J. B. (1991). Persuasion and Healing: AComparative Study of Psychotherap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Press.

GAULD,A. (1982). Mediumship and Survival: A Century of  Investigations.London: William HeinemannLtd.

GRIFFIN, D. R. (1997). Parapsychology,Philosophy, and Spirituality: A Postmodern Exploration.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of New York Press.

HAMILTON,Trevor (2017). Arthur Balfour’s Ghosts:An Edwardian Elite and the Riddle of the Cross Correspondence AutomaticWritings, Imprint Acedemic, Exeter.

HARALDSSON, Erlendur (2012). The Departed Among the Living: An InvestigativeStudy of Afterlife Encounters, White Crow Books.

HARALDSSON,E. & STEVENSON, I.(1975). A communicator of the ‘Drop in’ type in Iceland: The case ofRunolfur Runolfss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69:33-59.

KEAN, Leslie (2017). Surviving Death: A Journalist InvestigatesEvidence for an Afterlife,New York: CrownArchetype.

LUND,D. H. (2009). Persons, Souls and Death: 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of AnAfterlife. Jefferson, NC: McFarland.

OWEN, I. M. & SPARROW, M. (1976). ConjuringUp Philip: An   Adventure inPsychokinesis .New York: Harper & Row.

White,L., Tursky, B., and Schwartz, G. E. (eds.). (1985). Placebo:   Theory, Research, and Mechanism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往期回顾:

点击进入“如何更快乐”专栏,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黄有光简介:

Monash大学荣休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咨询委员。

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66年获新加坡南洋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经济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4年至1985年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任副教授(Reader),1985-2012年任讲座教授(personal chair), 2013年后成为终身荣誉教授(Emeritus Professor)。于1980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于1986年被选入Who’s Who in Economic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ajor Economists 1700-1986的十名澳大利亚学者与全球十名华裔学者之一, 于2007年获得澳大利亚经济学会最高荣誉—杰出学者(Distinguished Fellow)。受邀请于2018年到牛津大学作第一届Atkinson Memorial Lecture。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本站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关注本站研究局官方视频号,看书本上学不到的新鲜经济学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本站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本站研究局·国际版>>

【精彩推荐】黄有光·本站研究局专栏PC版>>

【精彩推荐】黄有光·本站研究局专栏客户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