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佼/拖或缩?(下)
文/黄子佼
上篇问:对主持人有梦想或遐想的,你觉得,被要求拖时间比较难?还是浓缩内容赶时间比较难?本篇聊聊缩时间:
节目超长,把后面的话浓缩一下...
怕超时,本段精算后只有x分钟...
歌手赶着走,现在马上加快速度...
你有没有听过,因为时间不够,歌手就把歌曲转速加快,以求唱快一点?顶多是直接删歌,一般歌曲约四分半,但分秒都珍贵,删掉四分半好像又太多?所以多半在台上缩话控时的,是主持人:讲快一点!讲短一点!浓缩一点!少玩一点!少访一点....
讲快一点?...能多快?会不会快到台下根本听不懂了?或是导致字不正腔不圆?影响了表现,后果不都是自己承担?快嘴当然有时候是必须派上用场的,但有时不急不徐比较讨喜易消化啊!且节目有起承转合,突然加快速度?或是马上硬性切换下一段,台下/老板做何感想?台上的我,又该怎做,才能又快又准又不唐突?
浓缩一点?...删掉啥?哪一段可以删?哪一段是业主在意的?随时可能误删而踩到地雷,考验的是当下判断、过往经验、语汇撰稿及即刻组织/输出能力。如同2017金曲奖开场,我只有两分钟可用,我得先搞清楚文化部一定要我要交代啥?或自己一定要调侃啥?然后想跟谁互动?从台上走到林宥嘉身边,要花几秒?然后还要大家都弄懂我在干嘛与我想干嘛...这一切的抉择与赌局(毕竟林宥嘉没有一起彩排这一段,我要的是他真实的反应),真的很刺激!必须自己彩排无数次,最后求老天保佑,幸好,真的在一分五十九秒前顺利结束。
少玩一点?...我是很享受舞台的,有时候自己赶下一个通告,也还是在抓到一个哏时,立马趁胜追击,想办法玩到透,而这样的某一段,通常能让当天的观众心满意足回味无穷,但有时候真的没啥发挥机会,或是必须一路赶流程,就算再好玩的事也无法延伸,很可惜,最后,观众对当天表现无感?冤枉,也认了。
少访一点?...好友跟我抱怨,她主持某首映会时一直被催,甚至有因故敏感的艺人,主办方不想让他上台,但她坚持一视同仁,毕竟台上可能会因此百口莫辩得罪人,幕后人员无法帮忙承担啊!我也是,如果是大堆头,我也会尽量不分排名大小咖,照顾全体人,当然红的艺人多问一题也难免,但实在无法忽视任何一位盛装出席的艺人,可是如果赶时间怎办?挑咖,少访一点?对方不知情,真难做人。
讲讲两个极端案子:年前做了场尾牙,从开场上台到第一次下台休息,历经开场白、长官致词、敬酒、团队台上台下互动游戏...转眼,1小时50分钟过去了,non-stop的说、做效果、串场、进行仪式,这不是拖,事前早知道节目安排如此,但如何达到每秒都不过不失?反之,2017金钟奖,selina和我出场次数不算多不算少,但事后一算,每段不管说啥穿啥交代啥,露面总长竟只有12分钟~15分钟,这不是缩,事前早知道必须要精简,但如何在每一段精确表达概念或互动?如何让每次亮相不单只有串词而能尽量被记住语汇与造型?这两案例,一个快狠准,一个久复撑,哪个难?总之,那到底是拖难(久复撑)?还是缩难(快狠准)?且无论哪者,都必须尽量不影响该说的话术与该做出的效果,我还是没有答案...如果你选,你的答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