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中寺未来与希望讲座 杨照从〈报任安书〉谈我的朋友司马迁

惠中寺「未来与希望」讲座,杨照谈我的朋友司马迁。(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惠中寺未来与希望讲座现场及线上同步聆听逾千人,总触及人数逾5400人。(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迈入第10年的惠中寺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6月15日邀请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家杨照开讲,杨照以「我的朋友司马迁」为题,从〈报任安书〉谈西汉司马迁忍辱偷生,为后世留下伟大的著作《史记》,呼应今年讲座「古今」主题,现场及线上同步聆听逾千人,总触及人数逾5400人。

杨照对司马迁研究得十分透彻,称司马迁为「我的朋友」,杨照表示他对朋友的定义是对其人知之甚深,甚至知道关键时刻他会做什么决定,做什么事。与现今脸书、IG、LINE群组上朋友的概念截然不同。讲座中和听众分享班固《汉书》中〈司马迁传〉里重要内容〈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又称〈报任少卿书〉,任安,字少卿,当时作为北军使者护军,得到戾太子刘据发兵的命令,却选择按兵未动,导致太子兵败被杀。汉武帝以「心怀奸诈,有不忠之心」下令论罪诛杀,于是写书信向好友太史令司马迁求救,请他帮忙在汉武帝面前说情。

听众专注聆听做笔记。(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然而时过两年,司马迁才回信。杨照表示,以现今的情境,可以想成回复朋友2年前传来的LINE讯息。司马迁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为了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信中先为迟覆表示歉意,而后说明因受宫刑,已不属士大夫之列,位卑言轻。最后道出极端受辱却不自杀之因,是为了完成《史记》。

杨照谈及,李广的孙子李陵带兵攻打匈奴折损五千士兵,不但战败还向匈奴投降,朝廷无一人敢挺身为李陵说话,司马迁认为李广效忠朝廷,其孙子李陵也非贪生怕死之辈,投降或许有其他打算,不是真正叛变,但汉武帝不但听不进司马迁的进言,甚至迁怒于他,司马迁因此受到牵连,下狱受宫刑。

身为史学家,心中强烈的责任感,使司马迁选择放弃尊严,隐忍苟活,忍辱负重,在〈报任安书〉中向世人诉说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也揭露朝臣的自私,甚至指出汉武帝的是非不辨、刻薄寡恩。

觉居法师(右)致赠讲座纪念照片给讲师杨照(左)。(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杨照提及,《史记》,记述中国上古至西汉武帝的历史,全书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以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司马迁身为史学家,对自己的期许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中国第一部通史,后世也给予司马迁公正的定位,《史记》在正史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杨照推崇司马迁在艰难的选择下,仍能秉持史学家的使命感,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借此提醒大众,不论生于哪个时代,不管外界有什么样的误解、批评,都要坚持走在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