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中寺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 毕柳莺谈 断食善终的实践

佛光山中区总住持觉居法师(左)带领毕柳莺医师(右)莅临惠中寺演讲,听众们热烈欢迎(图/惠中寺提供)

佛光山惠中寺2023「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6月19日迈入第24场,邀请喜欢艺术、旅游、摄影与阅读,曾任台中市立复健医院院长、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教授,目前担任卫福部台中医院复健科资深教学医师。2011年开始在部落格《阿毕的天空》撰文分享生活心得,累计五百篇文章的毕柳莺医师,谈面对挚亲生命的最后一哩路,还能有选择的机会吗?讲述「断食善终」的实践,现场及线上8032人共同聆听毕医师的亲身经验分享。

毕柳莺医师说:有一种爱是放手,以病人最大利益为原则,拒绝无效医疗。(图/惠中寺提供)

毕柳莺说:有一种爱是放手。她反省说早期大部分人是在家里安详往生,为何这五十年来善终变成了非常罕见的福气?其实当肉身不堪使用了,都会选择不吃不喝,自然关机。包括西行法师、广钦法师、弘一大师等大师,在人生最末一段生命,都是有意识的断食,安详走完这期生命。所以毕柳莺致力推广〈在宅善终〉,以病人最大利益为原则,拒绝无效医疗。

大部分的医师都认为救人是天职,推动安宁缓和医疗照护才是对病人与病人家属最好的解方,但毕柳莺医师有不同的想法,毕医师的母亲在小脑萎缩症发病十九年后,她选择在家人支持下,陪伴母亲「断食善终」提前结束生命。决定采行「断食善终」自然死亡,与姊妹陪伴母亲从渐次减食,到完全不进食、不喝水,前后21天的断食,平静走完一生。

听众认真聆听并勤作笔记。(图/惠中寺提供)

毕柳莺说:何谓「善终」(寿终正寝),就是自知死之将至,并接纳,且是在好的地方,如在家里或熟悉的环境死亡,有价值感、无牵挂完成心愿,安排好后事、在亲友陪伴,道谢、道爱、道别,减少疼痛,舒适治疗。数年来毕医生帮助55例病人自然往生,对决定采取断食往生者,且提醒,要请居家医疗到府访视,绝不送医,无效医疗反而让病人更难受,更难善终。尤其重要的是身心灵方面的陪伴,让他知道尽头在哪里,身心自然放松,而能无痛苦的往生。

现场及线上8032人共同聆听毕医师的亲身经验分享。(图/惠中寺提供)

至于陪伴家人好好走完临终之路,该有哪些心理准备?毕医师说,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从容安排后事,在亲友陪伴下对此生的因缘道谢、道别、道歉,让他感受此生有很美好的意义。

当人们不靠近死亡的时候,谈论生死可能是一种豁达潇洒;一旦死亡在即,如何面对,却是一场艰困和充满两难的生命伦理大哉问,没有标准答案。面对挚亲生命的最后一哩路,还能有选择的机会吗?毕医师鼓励大家,要记得要签署「预立选择安寧缓和医療意愿书」、「预立医疗决定书」,让自己的善终有较多的保障!

佛光山中区总住持觉居法师(左)致赠奖座及结缘品给毕柳莺医师(右)。(图/惠中寺提供)

肠胃科医师刘建国听众说明:支持断食善终,因人在生命末期,大便无法顺利排出,会有血压、血氧控制不佳,加速病人的死亡,至于能存活多久,不是我们所决定的!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檀讲师孙娟娟表示:面对至亲妈妈死亡的不舍,只有用爱陪伴、参与,在家里或熟悉的环境死亡,有尊严的善终对生者、亡者都是很重要的!来自个案家属照顾者的现场听众表示:真的「爱」是「放手」,生命的意义是甚么,就是人要活着有意义并有意识,当一个人完全不能自主自己生活时,是多么辛苦且没有尊严,我们要不畏世人的眼光!在人生最后一段「在宅善终」是未来趋势,「家」是最好的学习教室,感谢毕医师指导对他们家的断食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