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耐克阿迪,国内运动一哥的逆袭与突围!

凭借上半年296.5亿元人民币营收,安踏再次坐稳了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的头把交椅,不但再度战胜老对手耐克中国,甚至还超过了阿迪达斯中国和李宁的业绩总和,真正扬眉吐气了一把。

更难得可贵的是,在疫后消费承压,鞋服行业增速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安踏还是跑出了新速度,23年上半年营收逼近300亿元大关,相较2019年同期大涨100.2%,几乎翻了一番,净利润达到了52.6亿元,同比更是大涨39.8%。

分品牌来看,上半年,安踏营收达到了141.7亿元,同比增长6.1%,显示出了较好的增长韧性;FILA则达到了122.3亿元,同比大涨13.5%,相较2022年整体的-1.4%大大加快,彻底打消了市场对于FILA营收失速的担忧;包括DESCENTE、KOLON SPORT在内的其他品牌尽管合计营收只有32.5亿元,占比也只有10.9%,但相较去年同比大涨77.6%,新品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越来越成为集团业绩向上突破的新生增长动力。

作为晋江系鞋企中的的领头羊,安踏可谓国产品牌中的“草根代表”,不仅比不上阿迪达斯、耐克等已经传承近百年的国际豪门,即使与有“体操王子”光环加成的李宁相比,似乎也要少了几分底气。那么,安踏是如何战胜一众对手,稳坐国内运动品牌一哥呢?

多品牌协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一直是国产品牌的终极梦想,然而,高端化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毕竟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户对于品牌认知的提升也需要时间,而国产品牌却太过年轻了,即使是李宁、安踏这样的头部品牌到现在也不过成立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很多消费者对国货的印象也停留在中低端的层面。

急于打造高端品牌的“国货们”也分道扬镳,李宁选择了“单品牌”,定位高端的中国李宁、LINING 1990都带有鲜明的李宁标签,而安踏则选择了买买买,通过直接并购国际知名运动品牌来补全自己的短板,实现众星捧月的布局。主品牌安踏还是走大众路线,FILA、DESCENTE、KOLON SPORT则坚守高端定位,通过打造多品类、多档次的品牌阵容,充分覆盖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三大领域,将所有不同用户的所有运动需求一网打尽。

通过直接收购高端品牌、垂类品牌,安踏不仅可以进一步延申产业链布局,增强在滑雪、登山、高尔夫、露营等细分市场的影响力和深入度,把品牌做大做细,更关键是,安踏还可以充分利用并购品牌旧有的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实现公司、产品从草根到高端的跃迁,直接触达高层次市场,更好地将高端产品卖给高位客户。

对于消费者而言,相对于花高价买涨价的升级品牌,购买名门望族出身的FILA、DESCENTE、KOLON SPORT显然更容易让人接受。反映到业绩上,安踏秉承的“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大获成功,FILA、DESCENTE、KOLON SPORT、Amer Sports都已经成为了安踏增长的重要一极,其中,FILA甚至都已经撑起了安踏集团的半壁江山,23年中报显示,FILA营收占比达到了41.3%,净利润占比则进一步上升至47.72%。DESCENTE、KOLON SPORT凭借滑雪、户外等细分赛道的高景气,增速亮眼,占集团营收占比自2022年的7%上升至10.9%,经营溢价率达到了30.3%,远高于安踏主品牌的21%,都已经成长为推动集团流水上升、盈利增长的新生力量。

刻在骨子里的“零售基因”

在过去,安踏、李宁等国货品牌主要采取品牌批发模式,某种意义上,这是迎合时事的正确选择,同样也是品牌方的无奈之举。

一方面,彼时的安踏、李宁还处于草创阶段,人力、物力、财力都嫌不足,即使想采取“零售模式”,也是有心无力;另一方面,对于初创期的品牌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计较一分一毫的毛利,而是在要在尚处于蓝海的运动鞋服市场抓紧扩张,尽可能吃下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一招儿延续到2011年却失灵了,由于金融危机和奥运退潮的影响,本来处于高速扩张期的运动鞋服行业大幅失速,众多品牌深陷库存危机。不过,很多企业也借此机会开始尝试由批发向零售转型,安踏就是其中转型力度最大、转型结果最为成功的明星企业。

在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危机面前,安踏积极推动渠道变革,取消批发时代的大区制,开始将销售重心从批发端转向终端的经销商零售店。此次的零售改革助力安踏实现了率先复苏,营收、盈利等关键指标快速恢复,2013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大涨9.72cpt、18.24pct,2014年增速更进一步上升26.80pct、32.54pct,基本恢复至危机前水平;更关键是,这次大考为集团建立了零售导向思维,为后续进一步开展零售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0年,安踏更进一步,进行DTC(Direct To Customer)模式改革,主要是通过“直营门店”+“平台电商”+“私域电商”三大场域直面消费者,这意味着公司在未来将绕过中间商,要以更近距离地接近消费者,直接触达客户终端需求。这不但可以大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提高精细化运营和库存管理能力,也可以使得公司更为灵活,可以快速地对产品、营销和消费体验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应对消费需求在新时代下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安踏所推行的DTC改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以主品牌安踏为例,在总计5500家门店中,约有43%为安踏直营,其余的57%则由加盟商按展安踏标准运营。安踏通过利用差异化的店铺形象匹配不同商圈,大大提升了门店效率、产品效率和盈利能力,单店收入自2020年的154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292万元,单店税前净利润从44.3万元增长至62.3万元;上升至品牌层面,在DTC模式持续深入的利好下,安踏主品牌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44.7%上升8.9pct至2022年的53.6%,这在鞋服行业表现非常突出,远远超出同业竞争对手。

安踏还要怎么赢?

尽管已经成功登顶中国市场第一,安踏也远远没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李宁、耐克、阿迪达斯都是不可小觑的对手,更遑论相较于耐克、阿迪达斯在全球市场中庞大体量,安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安踏要向下,守住主品牌在大众市场的优势。很多国货品牌在尝试让品牌向上走的过程中,简单地将“品牌升级”等价为“产品涨价”,然而,这显然并不符合后疫情时代新消费追求“性价比”的特征。安踏主品牌已经宣言要重新找回“大众定位”的初心,不再简单追求提价,而是另辟蹊径,通过更高的性价比来赢取消费者的青睐,要“升五破八”,也就是成交数量要提高5%,客单价突破800元,通过更高的连带率、客单价为公司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安踏要向前,拓展新品牌在细分市场的份额。运动鞋服一向是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行业整体还在高速扩张。不过,行业同样也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下降、需求小众细分的特征,这主要是源于富裕起来的民众运动需求向细分化、专业化趋势发展。安踏增长的另一大关键便是充分发挥DESCENTE、KOLON SPORT、MAIA ACTIVE等垂类品牌在细分市场中相对优势,积极卡位滑雪、登山、高尔夫、露营、女子瑜伽等新兴高景气赛道,灵活应对不同消费圈层、细分场景、专业需求,积小为大,积少为多。

安踏要向外,持续推进品牌的全球化布局。相对于在已经成为红海的国内消费市场博弈,出海已经成为中国品牌最为动听的故事,收购Amer sports便是安踏布局海外市场的重要一步。作为世界顶级体育用品集团,Amer sports旗下拥有始祖鸟、萨洛蒙、威尔逊等著名品牌,其中始祖鸟在超高端户外服装全球排名第二,萨洛蒙、威尔逊则在越野跑及装备、球类细分市场高居第一。安踏已经提出了雄心勃勃的“5个10亿欧元”计划,始祖鸟、萨洛蒙、威尔逊正在稳步向“收入10亿欧元”的目标迈进,安踏也距离世界领先品牌的目标越来越近。

从“晋江草根”到“中国第一”,安踏的成功绝非偶然。深究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安踏总能在关键节点做出正确的选择,相信未来它也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惊喜!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