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潮间带出现剧毒「活地雷」海生馆:极罕见

基隆市潮境海湾潮间带疑似发现缘边海神海蛞蝓,若经DNA检验确定,将是在台湾北部海域发现的首例。(张志康摄)

基隆市潮境海湾潮间带今年发现了多达13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海科馆提醒,虽然牠很美丽,但带着剧毒,请民众千万不要触摸。(张志康摄)

随着基隆海岸开始吹起东北季风,望海巷潮境海湾保育区也开始出现冬天的生物。国立海科馆表示近日在潮境保育区的潮间带发现了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及疑似缘边海神海蛞蝓,其中缘边海神海蛞蝓,若经DNA检验确定,将是首度在台湾北部发现的物种。海科馆提醒,海蛞蝓以剧毒的僧帽水母为食,千万别触摸。

海科馆表示,台湾首次发现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在2010年,至于基隆则是在2013年12月,首度在长潭潮间带发现,今年则是第二次在基隆海域发现。海科馆表示,截至22日上午为止,共在潮境海湾发现13只海神海蛞蝓。

海科馆透露,21日志工在潮间带行走时,发现满地的僧帽水母,就开始留意周围的小潮池,果然发现了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身影。

更让保育人士兴奋的是,22日上午,还发现了一只疑似是缘边海神海蛞蝓,海科馆还需要经过DNA检测才能精准地确认,若经过确认,将是在台湾北部海域首度发现缘边海蛞蝓,这让海科馆长期进行海湾研究、监测与纪录的海洋生物和底质变化的研究人员与志工们雀跃不已。

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也提醒,海神海蛞蝓这类生物,常以憎帽水母、钱币水母及帆水母等带着蛋白毒性的刺丝胞动物为食,因此虽然牠长得很美丽,却也同时有着相当强烈的毒性,民众若在海边发现牠的身影,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就去触碰,以免中毒。

陈丽淑透露,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会将空气吸入胃内的气囊形成气泡,让自己漂浮在海面上。牠们会让蓝银色的「腹部」朝向天空,而将灰白色的背部朝向海底。

海科馆强调,今年在潮境海湾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观察数量,已经打破了过往的纪录,除看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觅食僧帽水母和钱币水母的过程,也有机会看到个体间互动的情形,包括生殖孔及伸出透明的生殖器准备交配的难得镜头,而这来自大洋的蓝天使传说也成就了冬日潮间带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