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打老师考绩 配套宜谨慎

7日全国教育局处长会议上,屏东、嘉义教育处分别提案修正「教师成绩考核办法」,改变年终考核人人都甲等的现状,引起热烈讨论。

地方教育单位有如此构想,除了符合社会期待,背后更大的原因,在于地方财政吃紧。尤其近年政府推动十二年国教、高中职免学费、改善师生比等政策,都需大量预算支应,教育经费大饼没有做大,也就只能紧缩其他经费,自然看上庞大的人事费用。

屏东县教育处副处长许沛祥指出,教师考核委员会由行政人员和教师组成,教师碍于同事情谊,多半只敢打甲,即便教师有过失,也多半轻罚。他认为唯有增加家长、社会公正人士代表,才能改变人人甲等现象。

嘉义县教育处长王建龙认为,现行考核办法不够具体,除非老师请假过多、或是触犯了法律,才可能被打乙等或丙等。长期下来,老师都认为甲等考绩奖金是薪水的一部分,一被打乙就被视同剥夺薪水,因而申诉纠纷不断。

地方教育单位建议仿效民间企业,严格订定甲等的比例,或是更具体地罗列教师绩效,订出全国一致的考核机制,让学校有所依循。

全国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吴福滨表示,年终考核有奖励好老师、鼓励其他人改善的意义,如果9成以上的人都拿甲等,考核就失去效果,变成为人诟病的「大锅饭」。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副理事长吴忠泰则认为,引入家长当考核委员,是把家长当「坏人」和「工具」。现有机制已可打乙打丙,关键在校长、教务主任等行政人员,要勇于承担。

吴忠泰更说,让家长打老师考绩,是把家长当教育消费者,无助亲师合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中教师表示,赞成考核委员会有适当比例的家长,但要有配套措施,避开利益关系。现在有部分「怪兽家长」,动不动就批评老师,抓到把柄就投诉报纸,如果是这样的人来打考绩,一定会引发争议。

现代社会,教师权威越来越受挑战,好处是教室更为开放透明,教师行为受约束,坏处是有些家长动辄诉诸民代、媒体,让教师难为。教育毕竟是专业,大多数老师也都是好老师,防弊固然要做,配套措施一定要完善,避免伤害教师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