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入读“国际班”成风 家长需谨慎对待

如今,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国际班”已渐渐成为一种风潮,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不上“国际班”就比别人落后。虽已是今夏最后一次招生说明会,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报告厅里还是坐了不少前来了解情况的家长。家长严女士目送着参加入学考试的孩子离开报告厅,回头对记者说:“我特别紧张,希望他能考上,将来出国。”

但是,想要进入国际学校已不像前几年那样容易。在说明会上,该校校长助理介绍道,今年该校高中部仅招收百余人,却有近千人报名。这意味着,这些参加考试的孩子只有约15%会被录取。

激烈的竞争并不能阻挡家长和学生们的热情。北京二中校长钮晓桦透露,目前学校国际部招生工作已经结束,录取率在25%左右。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八中的国际部今年刚刚获批,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报名人数仍超过录取名额的四五倍。在中外合作办学历史更为悠久的人大附中等学校,竞争更为激烈。

家长王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上‘国际班’已经成为风潮,家长都希望孩子出国留学,好像孩子不上‘国际班’就比别人落后。”

上“国际班”何以在短短几年内成为风潮?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与调查。

“国际班”何以成风

已经从北京某重点高中毕业3年,目前在美国留学深造的韩梅回想起高中的“国际班”时说,其实当时这只是学校为了不影响大多数高考同学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毕竟班里有的复习高考,有的准备出国,容易让学生分心。”

五六年前,公办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国际班”还只是个别现象。但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400多所公办高中成立了“国际班”或国际部,还有近两百所私立的国际学校。上“国际班”已经成为家长从孩子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计划的大事,大学本科就出国留学已是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学生选择各种类型“国际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国内教育制度受到了部分家长学生的抵触。有同学直言:“我就是讨厌高考。”家长薛女士也对高中教育颇感不满:“现在孩子上高中的学习目标就是考大学,整天不停地做题。我希望孩子在高中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才是对今后人生有帮助的事。”

其次,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青睐。“现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海外学生中,中国留学生能占到25%。”中国教科院研究员朝晖介绍道,“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国家的开放,国人对国际教育的了解愈来愈多,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国际班”成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家庭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有家长说,自己早就为孩子出国做好了充足的资金准备。房价上涨也催生了留学热,有的家长说几年前多购置了一两套房子,现在卖套房子就足够孩子在“国际班”和海外的花销。家长薛女士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家里经济条件足够,何不让孩子出国历练一下?”

除此之外,一些在北京接受完整义务教育却没有北京户籍的学生,也是报考“国际班”的主力人群

“国际班”大多是尖子生

三四年前,出国留学似乎只是一些成绩出众的学生升学道路中的备用选项。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王同学曾经因成绩不甚理想而选择了“国际班”,“后来发现能考上北大,又不打算留学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选择到国外大学读本科,他们在初中毕业后早早选择就读“国际班”,成为当前一个新的趋势

优秀学生就读“国际班”,正在改变着出国留学的格局。十一学校国际部和本部“国际班”2012届高三年级一共80余人,共收到300多份国外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名同学笑言:“‘国际班’的学生才不是什么高考的逃兵,他们大多是尖子生,成绩绝对不比实验班的差。”

能在“国际班”提前学到今后留学国外需要的一些本领,是吸引有出国意向优秀学生的主要原因。钮晓桦认为:“出国留学不仅仅要满足国外大学的分数要求,还需要包括语言准备、对国际化理解的能力、生存交往的能力等。我们的国际部均配备外教,提供了相应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国际部的责任,就是提前为学生在这些方面做充分的准备。”

如何面对“国际班”风潮

面对“国际班”风潮,有媒体对公办高中的国际部提出“占用公共资源”的质疑。对此,有专家认为:“公办高校的资源说到底还是为中国的学生服务,这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情况。”钮晓桦对此回应,“教育多元化需求是现在的趋势。就算不办国际部,也不能阻碍学生自己的选择。一个优质的学校,应该给学生搭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平台。”

当然,学生和家长也应该理性面对当下的“国际班”风潮以及出国留学热潮。北京八中国际部雷老师提醒家长和学生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认为选择“国际班”是一条逃避高考的捷径。“选择出国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成绩好,也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国内的学生,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就轻松不少,但是国外高校大多是宽进严出,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还要独自考虑生活方面的问题,其实非常辛苦。还是应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