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管制药品换照制 提升用药灵活度
癌症疼痛成瘾性麻醉药品使用规范
卫福部食药署2020年8月10日公告,禁止使用含特拉吗窦(Tramadol)成分药品于显著呼吸抑制的病人,疼痛科医师表示,由于医病双方对显著呼吸抑制感受不同,此一限制反而加大医师和病患的解释空间。为提高用药灵活度,之前台湾疼痛医学会林至芃理事长就曾呼吁「管制药品使用执照」可有换照机制,除了让医师对管制药物具备更完整的用药知识,食药署也可逐步放宽管制。
「赞同食药署的适度管控类鸦片止痛剂,但用药规定可以更站在病人情况考量」,吴志成医师表示,2015年起进到国内的类鸦片药物变多了,癌症病人和非癌症慢性顽固性疼痛病人都需要长期处方类鸦片药物,但食药署规定,若非「管制药品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每14到15天就必须到医院处方一次类鸦片药物,这对因病痛所苦的患者及家属并不方便。
而食药署于2020年8月10日公告,禁止使用含Tramadol成分药品于显著呼吸抑制的病人,起初的目的是不要把医师投药的考量绑死,但这样的禁止反而加大医师和病患的解释空间,变成「医师不敢开、病人不敢用」;当时肾脏医学会和疼痛医学会就反应Tramadol已有相关限制,没有必要再多这条限制,也会造成医病双边困扰,若因此回头使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对病人健康并非好事。
为提高类鸦片药物使用灵活度,吴志成说,每个医生都有一张「管制药品使用执照」允许医师开立类鸦片药物,但是不用换证的,呼吁可借由建立换照机制,例如累积管制药物教育学分后才可以换证,透过持续教育的方式,除了让医师对管制药物具备更完整的用药知识,提升病人用药安全。食药署也可逐步放宽管制,让用药机制可以更灵活。
吴志成说,和国外不同的是,台湾对类鸦片药物有着严格控管,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些医师对这些药物的开立跟不上病人疼痛的脚步,加上台湾病人听到「吗啡」就有高度恐惧,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师,在对药物缺乏正确认知下,医病沟通就不会这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