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柳州分行“以案说险”:揭秘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守护金融消费安全

当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频频受到侵害。值此一年一度“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建设银行以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为例,以案说险,向广大金融消费者讲述如何有效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一、案例基本情况

2023年10月,王某在某直播平台上观看投资理财直播时,与一个自称该主播的账号私聊后添加为微信好友。对方自称“陈某”,在微信上让王某扫码进入投资交流群。随后,该群管理员向王某发送投资平台APP安装包,让其下载安装并注册账号。一周时间内,王某按照该群管理员指示,先后向该平台转入10万元投资,期间按照对方的“投资指导”,在APP内进行买入、卖出等操作,并成功提现1万元。王某感觉这样投资获利丰厚,便继续在APP内加大资金投入,并先后三次提现共收获3万元受益。直至12月底,王某发现APP内的30万元余额已无法提现。在其询问下,该群管理员以平台被突击检查为由,要求王某先行交付3万元保证金后才能使其账户内余额提现。王某遂转入3万元保证金后还是无法提现,该群管理员称因为王某等级不够因此还需再缴纳5万元保证金后即可提现,王某遂再次转入5万元。当操作界面再次提示“提现失败”后,再次联系该群管理员时对方已将其拉黑,同时发现APP无法登录,从而发现自己被骗。

二、案例启示

网络投资真假难辨,金融消费者需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通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

(一)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

不法分子假借债券投资、股票投资、贵金属投资、期货投资等概念,推出所谓的“投资理财神器”,在网络平台发布消息宣称“稳赚不赔”,以高返利等噱头吸引金融消费者。

(二)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添加消费者好友,将其拉入“投资”群聊,然后冒充理财专家,以“投资暴富”“理财课程”等各类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再以“内部消息”“会员渠道”等诱骗金融消费者投资。

(三)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或仿冒投资平台,向金融消费者发送虚假链接,诱导金融消费者下载APP进行投资,并以小额返利等方式获取金融消费者信任后,不法分子随后迅速转移资金,甚至利用金融消费者急于提现的心理,诱骗所谓“保证金”等其他费用。

为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资金安全,建设银行提示您做到“三不”:

(一)不相信“保本高息”理财产品。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

(二)不听取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投资应选择合规的金融机构,不在群聊、论坛等轻易投资。

(三)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金融消费者应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保持投资适当性,争做理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