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中俄? 美军滨海战斗舰拟装「超视距导弹」
▲独立级科罗纳多号(LCS-4)于2016年7月19日成功地使用鱼叉1C导弹。(图/翻摄自美国海军官网)
美国滨海战斗舰(LCS)一直都是以「近距离」作战为主要诉求,近年随着国际情势的转变,美国考虑加装至少三种「超视距武器」(over-the-horizon),其中包含鱼叉(Harpoon)、海军打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远程反舰导弹(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等。
▲独立级独立号滨海战斗舰(LCS-2)。
根据美国《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1月17日报导,美国海军为加强滨海战斗舰的攻击半径,打算增加更长程的武器,提出的方案包含鱼叉飞弹、海军打击导弹、远程反舰导弹等。海军水面部队司令罗登(Thomas Rowden)中将表示,会扩大采购反舰、防空、反潜方面的导弹,「加强舰队的攻击火力对海上战略非常重要」。
▲滨海战斗舰的机动性高。
「分散杀伤力」(Distributed Lethality)是美国海军未来的重点战略目标之一,计划让巡洋舰、驱逐舰、滨海战斗舰与两栖登陆舰都装备强大的反舰武器,能攻击更广泛的目标,包含舰艇、无人机、直升机与小船等。
▲▼自由号自由级滨海战斗舰(LCS-1)。
自从苏联解体后,战争型态缩小、岸边作战居多,大型船舰变得无用武之地,美国从2004年起改用较轻型的滨海战斗舰,任务只用在反恐、反海盗与反扣押等。现在国际情势又有变化,随着俄罗斯与中国的海军日益强大,因此有必要增强舰艇的杀伤力,才能有效对抗「高科技的对手」。
滨海战斗舰现在已配有30毫米和57毫米火炮,摧毁近身目标绰绰有余,未来还会再部署舰艇版的「地狱火飞弹」(AGM-114 Hellfire),摧毁「视距内」的敌方目标。而拥有较长距离或超视距的武器,可以让各个舰艇分散航行,较不容易遭到敌人集中火力;除此之外,还能远程精确打击目标,降低进入火线的风险。
▲鱼叉1C导弹。
孔斯贝格(Kongsberg)和雷神(Raytheon)公司联合开发的海军攻击型导弹已经在自由级滨海战斗舰上进行测试,鱼叉Block 1C导弹也已经在独立级滨海战斗舰上测试,目标要为每艘舰艇安排适合的超视距武器。海军官员表示,目前还未正式决定用哪种武器整合到滨海战斗舰上,优先考虑科罗纳多号和自由号为部署的舰艇。
▲科罗纳多号于2014年9月23日完成海军打击导弹射击,击中移动中的目标。
滨海战斗舰设计于浅水海域作战,具有雷达匿踪、高机动性,最快时速可达80公里,可以执行反潜、扫雷、水面作战等,还能因应作战需求搭载黑鹰直升机(UH-60R)与火力侦察兵无人机(MQ-8)。我国自行研发的沱江级巡逻舰设计概念接近滨海战斗舰;中国056型飞弹护卫舰也经常被拿来与滨海战斗舰做比较。
▼独立级科罗纳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