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宝岛的日常是怎样的?派人来大陆采购年货,吃饭全中式
蒋介石败退宝岛之后曾经一度想“光复”大陆,但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大陆社会主义事业的逐渐繁盛,蒋介石的意志逐渐消沉下去,不再对“打回”大陆抱有幻想。晚年的蒋介石慢慢过起了既像普通老人又不同于其他人的生活。
一、早睡早起
翁元是蒋介石的管家,照顾蒋家起居几十载,蒋家每个人特别是蒋介石本人,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各项对于翁元来说都如数家珍。
蒋介石的士林官邸位于台北市的一座生态公园内,三面环山一方面水,非常符合中国风水学对于住宅的要求。阳宅是这样,阴宅也是这样,一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蒋介石非常迷信这个。
住进了风水宝地,也要配上养生的作息,这样或许能够长寿,蒋介石试图在寿命上和当年的对手一较高低。蒋介石在大陆时还算是勤政,为了积极“剿匪”他早上总是能在五点的时候起床,结果早起了几十年剿了几十年最后搞得自己夜不能寐。
败退宝岛后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蒋介石早上五点起床,拿着《盗墓笔记》中那种小手电蹑手蹑脚地来到洗漱间刷牙洗脸。他这么小心翼翼是为了不打扰宋美龄,因为受过西方教育的宋美龄热衷于过夜生活,早上五点是她刚入睡的时间。如此看来,两人的婚姻关系还算和谐。
宋美龄
不过这个习惯让他的仆人们就没了夜生活,他们必须在四点半就得准备好伺候委座。首先负责饮食的仆人需要提前烧好白开水,白开水烧开后自然冷却至六十度,仆人用保温杯装上一杯,然后让剩下的白开水继续冷却。待到蒋介石洗刷完,白开水的温度刚好到了三十五度左右,他先是喝完了三十五度的白开水,然后去喝保温杯里六十度的白开水。
仆人把这个时间掌握得非常到位,适宜温度的白开水养生,蒋委员长很清楚这点。每次外出,这两个温度的白开水都要随身携带,好像害怕身体随时都要失温一样。
宋美龄仿佛是西方的灵魂投胎到了中国,她信奉基督,不但如此,她还让本来信佛的蒋介石也信基督。晚年的蒋介石不再念经,改读圣经。早上喝完白开水之后,蒋介石来到阳台上先背诵圣经,然后唱圣歌。心灵洁净之后,他便回到书房祈祷。至于祈祷什么,大概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了吧。
二、早报和早餐
圣经让蒋介石又“重新活过来”之后,他开始看报。说是看,其实是听,秘书将岛内外各大报纸都念给蒋介石听的时候,蒋在感兴趣的地方会示意秘书标注下来,等全部念完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把那些重要的段落念来再听一遍。
七点整,早餐时间到。蒋介石对于早餐非常讲究,他既不吃慈溪式的大餐,也不吃北京街头平民式的豆浆油条,他的早餐是大陆个地方的特色小吃,比如天津的十八街麻花和狗不理包子,广州的夹心馒头等,总之,天南海北,蒋介石的心里和胃里还装着整个大陆。蒋家大厨也极懂事,不断学习各地特色小吃,推陈出新,满足蒋介石的文化饮食需求。
吃完文化早餐之后已经到了九点,蒋介石换上正装准备上班。这时门外保镖已经安排好了轿车,蒋介石乘车来到总统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和早上听报纸一样,蒋听取各部长主任们的工作汇报,大家纷纷陈述完之后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处理方案,蒋介石一般没有问题就默不作声,只有重大问题才会主动发言并参与讨论。毕竟不是战时,岛内的政治经济生活相对比较安定,蒋介石没有那么多的对手可以让他再次慷慨激昂。
三、午餐和下午
下午一点左右是宋美龄醒来并梳妆完毕的时间,蒋介石为了和宋美龄的时间同步也会把工作时间延长到一点,各部长们也就同样将午饭时间从十二点调整晚一个小时。
蒋介石和宋美龄共进午餐,不过,两人却是各吃各的。宋美龄崇尚欧美,她的午餐都是西餐,牛排披萨之类的;蒋介石的午饭仍旧是传统的中餐,各地菜品都会出现在他的餐桌上,只不过,蒋喜欢喝鸡汤,厨师大多都会将很多菜都浇上一点鸡汤。除此之外,蒋介石晚年牙口不好,他的三餐都会做的软烂易嚼。蒋很少吃宋美龄的西餐,同样,宋美龄也很少将筷子伸向蒋介石的中餐盘子里。
南方人很多爱吃酸笋,蒋介石也不例外,餐桌上除了那些大菜,一小盘腌笋总是少不了的。他对腌笋的执爱众人皆知,宝岛本地的笋他不喜欢,蒋介石每年都会安排人到浙江老家购买一些当地的笋带回来,然后制作成腌笋后放入冰柜储藏,吃上一年。在宝岛,蒋介石吃了二十六年的腌笋。
午餐过后是水果时间。对于水果,蒋几乎没有不吃的,追求养生的他认为不同的水果含不同的维生素。在众多水果当中,他最喜欢的是香蕉,不过他很难一次吃完一整根香蕉,往往吃上一口放下来过很长时间再吃,一根香蕉甚至能吃到晚上。有时候仆人不小心把看似已经吃完实则还剩一口的“香蕉皮”扔掉,结果遭到蒋的批评。
下午的除了小睡和书房静坐,蒋的工作不太固定,有时候需要外出视察,有时候还需要去总统府,不忙的时候干脆就不出门。总之,他的工作时间最多安排在上午,就像清朝的早朝一样。
四、夜生活
蒋介石的晚餐相对简单,也是传统的中式饮食。吃完晚餐,蒋介石不再听报,自己也不经常看一些书籍,而是陪宋美龄看最新的美国或者本土电影。新到哪个程度,就是好莱坞刚拍完的电影还没上映,这边就拿到手了。
除了陪宋美龄看西方的影视,蒋介石也看传统的《梁祝》等越剧,在文化上,蒋介石还是有自己的情操的。不过由于年龄的原因,蒋介石很难一次将长达一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完,晚上八点一到,蒋介石就像闹钟一样叫停了播放员,第二天,影片就着这个点继续播放。
五、穿用日常
蒋介石是极其渴望能够回到大陆的,这从他的吃穿住用等日常就可以看出来。上文提到的腌笋,是蒋每年都会派人回到老家采购的,这只是其一,很多他想吃的小吃都会由属下回到大陆从不同的地方采购回来。每年春节,蒋介石就会安排大量人员从香港来到大陆,采购大量的年货,整个士林官邸,看起来像是一个中国街。
对于衣料蒋介石特别喜欢杭州的丝绸,这更不必说,宝岛不生产这个,从杭州采购丝绸也是必须有的内容。就连餐具和各种日常用品大多都是从大陆带来的,这些物件对于蒋介石来说就是宝贝,有一次仆人不小心把一个从景德镇定制的茶碗盖给打破了,蒋介石差点没把士林官邸整地震。后来有下属看蒋一直为茶碗盖的事闷闷不乐,就在当地千寻万找弄来一个高度相似的茶盖,蒋介石也没有中意,用了两次之后就弃之不用了。
六、晚年性情
早年间蒋介石喜欢骂人,国民革命、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正年轻气盛,对于属下动不动就“娘希匹!”、“枪毙!”等,败退宝岛之后,大概是年岁大了,蒋不再那么喜欢动脾气了。遇到生气的事和人,他总是像是自言自语地轻声说:混账,岂有此理。
对于侍从,蒋介石倒是十分友善,平时对他们还算体贴,仆人们犯了错他也很少怪罪,即使像打破景德镇茶盖那样的事,他也只是发一顿脾气罢了。
春节是蒋介石极其看重的节日,每年春节,他都会给侍从们发红包。有一年春节,翁元被蒋叫到跟前,蒋从钱包里抽出十张崭新的钱给他,算是新年红包,结果蒋突然发现多给了一张,于是就抽出来了一张重新放回钱包。
以上均来自于服务蒋家四十多年的老管家翁元之回忆。
蒋介石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其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罄竹难书 ,小编就不再做赘述。背叛历史和人民的人,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蒋不但活着的时候回不了大陆,死后也不能叶落归根。1975年的一天,《人民日报》在非常靠后的一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则消息:蒋介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