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全豐花燈 民間藝術瑰寶

全丰花灯闹新春。 图/联合报系江西九江传真

全丰花灯,被列入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融合灯彩、小戏、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流行于九江市修水县全丰镇。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唱到元宵,喜气洋洋。此外,做寿、上梁、婚嫁等重要日子,百姓也会请花灯来热闹一番。

全丰花灯又称「下半本戏」,说唱均用道地的西乡全丰土话,开场、前奏、间奏之节奏相同,唱词多用「嘞」、「哟」等衬词。器乐以打击乐为主,有云锣、锣、小鼓等,以胡琴、笛子、唢呐伴奏。全丰花灯的曲目,情节简单,常以单篇独立存在,在连场演出时便组成一套故事,如花灯大连唱等。包括叙说美好爱情故事的「打戒指」、「十个月摘花等郎来」,祝福吉祥的「接状元」、「拜寿」等。

全丰花灯,具浓厚民俗色彩。 图/联合报系江西九江传真

表演形式是演员装扮成生角、旦角、丑角三个行当,方步圆场,边唱边演,边演边舞边耍灯。演出套路为丑角开场,再分别哟呵出旦、生角。随后丑角一手扇蒲扇,一手推车。生角头戴状元帽,驾马扬长鞭,时而与旦角逗趣,时而与旦角相劝。旦角则头戴配饰,驾车边歌边舞。

全丰花灯,大陆国家级非遗。 图/联合报系江西九江传真

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阴阳先生曹宗哲,看见全丰乡的龙泉塅,「山脉巍峨,逶迤起伏,状如蟠龙。」于是,便带胞弟曹宗喆来此起业,于双井之间建屋树基,繁衍后代。清代嘉庆「义宁州志」载,「西乡太学士、军功六品曹定哲,年八十六,子三,孙十,曾孙十二,玄孙四,五世同堂。」曹定哲的孙子曹西平有子12人,皆唱花灯,号称九把胡琴,兴旺一时。

全丰镇有20余支花灯队,最活跃的是塘城街、龙泉段、黄沙段、绿豆窝、黄袍冲、杉树坪、上源等地。每支花灯队均配有锣鼓、服装、道具等设备,演员最小的16岁,年长者约70余岁。龙泉段1200多人,七成都会唱花灯,可见普及与受欢迎程度。主要传承人曹泽民,祖宗三代都唱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