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70年神秘面纱 首探张学良幽禁故居

1950年代左右,东北少帅张学良曾2度遭到软禁,锁困在洁白的建筑物里头,直到1959年才从「小白宫」被释放。(高市文化局提供/杨舒婷高雄报导)

从张学良寿山故居,望向大坪顶𪿫台原址,循着日本裕仁皇太子的足迹,眺望哈玛星街区,解密打狗港的旧时军事防御线。(高市文化局提供/杨舒婷高雄传真)

位在寿山的张学良幽禁故居,因处于军事管制区内,多年来未曾开放;1950年代左右,东北少帅张学良曾2度遭到软禁,锁困在洁白的建筑物里头,直到1959年才从「小白宫」被释放;从不开放的幽禁故居,也蒙一层神秘面纱。而首度移师高雄的台湾文博会,将张学良的小白宫列为文史遶境30条游程之一,既是首度公开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公开,限量名额开放报名后立刻秒杀,带领民众推开时光大门,深入窥探张少帅被幽禁的余生岁月、与张学良每天眺望的海港风情。

根据文史资料,当年张学良所幽禁的小白宫,前身为高雄高尔夫球俱乐部,是日治时期台湾唯两座的高尔夫球场,矗立在港边、具有制高点与海防的双重战略地位的寿山,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1946年被押解来台,后半生多与夫人被囚禁于台湾度过余年,曾在1949年及1957年两度被软禁在高雄,而后陆军第二军团编组成立寿山指挥所,小白宫皆为其管辖范围。

寿山一直作为军事用途,开放给民众的范围也有限,致使寿山都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小白宫因长年位处军事管制区内,从未开放给一般民众参观。台湾文博会首度离开台北移师高雄举办,接下来3个月,陆续推出30条文博遶境路线,最受瞩目的小白宫路线是70年来独家开放,让外界得以一窥张学良幽禁的心境转变以及在港都遗留的最后字迹。

游程另个亮点是有近150年历史的市定古迹「雄镇北门」,完工于1876年,曾是防御打狗港重要的历史场域,欧式𪿫座、中式红砖营门,以及地下化的兵房,还有营门、城垣、弹药库及营舍的遗迹等,南北兵房则是首度开放。还会从张学良寿山故居,望向大坪顶𪿫台原址,循着日本裕仁皇太子的足迹,眺望哈玛星街区,解密打狗港的旧时军事防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