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房价究竟还会涨吗?这篇文章说透了!
房价究竟还会涨吗?
首先这里必须要做一个划分,因为房子也在分化,房子将分化成三种:
A类房子: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属于金融资产;
B类房子:一线城市发展区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区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属于资产;
C类房子:二线城市郊区和三四五线城市(县城)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属于商品;
本文所指的房子是A类和B房子。
这两种房子未来还是升值吗?
其实只要思考清楚一个问题就行了:
房子的泡沫,和货币的泡沫哪个更大?
房价有泡沫毋庸置疑,但是决定房价能否上涨的根本因素是:它的泡沫膨胀速度能否超过货币的泡沫膨胀速度。
房子提供的是空间价值,供人居住,并且跟读书教育、户口社保挂钩;货币,是一张纸上面印的一个数字,大家觉得这两者谁的泡沫更大?
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货币是必须不断地发行,而且必须超发,这是全球化的特征,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决定的。
货币最开始的功能是中间等价物,但是现在已经成了衡量物品价值的符号或单位
举个例子:例如两个物品A与B,A标价2元,B标价1元,我们知道A的价值是B的两倍,也就是说真正衡量一个物品价值的,是市场里面不同物品相互参照形成的体系,而货币只是通过一个量化单位使其更好的体现罢了。
想想看,如果50年后,某样东西标注的价值是1000万美元,只凭这句话我们根本无法衡量这样东西的实际价值,除非有了一个参照物:一斤大米卖500万美元,我们才能知道这样东西值两斤大米。
因此,货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了,货币只是社会统一衡量和结算的一个标准而已,是调节和分配社会财富的一个手段和工具,里面有太多人为的因素,甚至成为剥削的工具。
国际上的经济战,说白了就是每个国家都在琢磨着如何用自己印出来的货币,去购买别国的资产(包括优质公司的股权,稀有资源、土地,矿产,房地产等一切稳定又稀缺的生产资料),俗称“合法的侵略”。
因此请记住一条:货币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那么,未来什么才是财富呢?
答案是:资产!(即:一切稀缺的生产资料)。而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能占有像矿产、石油、土地等稀缺生产资料的,唯有“房子”。
所谓财富,就是你占有了稀缺的生产资料,并以此为筹码与社会做交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例如你持有了几套房子,稳定收取房租、或是持有了厉害公司的股权,每年收分红。
把这个逻辑想通了,你还会想着把资产变成货币吗?
房子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我之前就曾提到,商品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产品,提供的是物质价值,比如苹果手机、各种创新物品等等,但是这种很容易被迭代,只要科技在发展,产品就一定会推陈出新,如今科技水平发展那么快,无论多么新鲜的东西,总是轻而易举的被迭代,所以产品是最容易贬值的,比如手机、汽车等等,购买后就开始贬值了。
第二个维度是房子,提供的是空间价值。切记:空间是不受时间影响的。因为因为城市不会转移,最多是市中心在改变,而且空间不受科技水平的影响,比如房子再怎么创新都是外观和建造技术的创新,而衡量房子价值的永远都是地段和大小,跟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几乎没太大关系。
第三个维度是金融,提供的是时间价值。为什么金融提供的是时间价值呢?因为金融可以通空间换时间啊。比如一家公司如果你按照正常速度去经营,需要十年才可以上市,但是如果融资去做(稀释自己50%的股份),可能五年就上市了,这就是用一半的利润空间去交换5年的时间,这就是在购买时间啊。
弄清了这个逻辑,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房子成了财富的载体了。因为房子不是一半的商品,而是可以跟科技水平对冲的商品,可以跟货币超发互相制衡的商品,属于价值载体,即:投资品。
而很多人都把房产看成了普通商品,按着商品的思路去预判,总是从供求关系上去看房价趋势,肯定会有失偏颇。
C类房子确实是商品,因为没有流通性,只有居住属性。但是A、B两类房子是投资品,是资产,除了居住功能之外,还有投资的属性。
房价之所以在涨,并不是只是因为买的人多,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占有资产的人不肯轻易脱手,只要一个人不是非常缺钱,一般都不会卖掉自己的房子。
有人会反问:一线城市房价那么高,为什么大家不能选择租房呢?而是一定要求买房吗?
根据经济规律,如果未来的年轻人都选择租房,那么租金必然上涨,当租金上涨到一定程度,如果房价不涨,人们会发现每月的还贷金额跟租金差不多了,倒不如直接买房,这样还能有属于自己的资产。
另一方面,房产的持有者发现每月租金收入如此的高,就更加不愿卖房了,而把房产紧紧拽在手里,于是还会加剧房价的上涨。
因此,租金与房价其实存在着微妙的动态平衡。但无论如何,最吃亏的都是无房的人。
无房的人总是在以各种方式去养活这些有房的人。这可是自古以来恒定不变的规律:在古代,很多人做生意赚钱之后就去购买土地,然后租给穷人去耕种,自己成为地主,等收了租再去买更多的土地,租给更多的人去耕种,可以世世代代享受下去……
仔细想一想,现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广大工薪阶层,跟古代要去租田地去耕种的农民有什么区别?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可以坐享其成,而没有生产资料的人,负责含辛茹苦的养活他们。
当然这里也有区别:古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但现在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科技”。现在最牛的不是占有土地的人,而是拥有核心科技的人,比如芯片、系统等等。
美国人玩的就是这一套,美国对知识产品的保护做的相当到位,而且创新环境很好,科技是可以致富的,你只要有了创新或者专利很快就能做一家公司,获取相当客观的财富。
但是对中国的百姓来说,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房子才是每个普通人可以去企及的资产。
从国家层面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维持现有的房价,然后尽可能的让大家把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科技研发中,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发言权。
然而现实是,当我们把人才继续吸引到一线城市的时候,住房需求必然会增加,于是房价很难不涨。
归根结底,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结束,我经常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硬件的建设,包括住房、铁路、公共设施的搭建,先把框架搭建起来。第二个阶段是软件的建设,包括科技水平、内容生产、文化建设等等,用这些去填充搭建好的框架。这是一个先硬后软的过程。
这就好比建设一栋大楼,先需要钢筋混泥土修筑好框架,再用各种软装和设计去装修。
纵观中国的发展过程,我们才刚刚接近完成第一个阶段,也就是造好了大量的基建,只有造好的大量的房子,让大家都能有稳定的居所,才能把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文化建设上。
最后做一个总结:在商品房没有诞生之前,我们的信仰的是“人民币”,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人民币也不足以信赖,因为它是可以被不断印刷出来的,而在商品房诞生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比人民币更靠谱的东西,于是对它顶礼膜拜。
房子,成了我们的信仰。
水往低处流,钱往高出走。信用度越高的地方越聚财。高房价的本质,无法是储存了社会的大量信用。
房子就是中国财富的蓄水池。它变相的把我们创造的财富(信用)都积累了起来,也因此房价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人生最难得的是“人间清醒”。高手深刻又轻松,庸人肤浅又痛苦!
更多内容请关注水木然新书《人间清醒》,或者报名参加认知学堂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