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必读神作!洞穿贫富强弱的规律

★成为普林尼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火山口的普林尼」→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火山口的普林尼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三人,我看到这则消息之后异常惊喜,这三人获奖可谓是实至名归,今年的经济学奖的颁奖既公正又非常契合现实——他们的成果是关于国家的富裕与贫穷的成因探究。

今年上半年,我一口气读完了阿西莫格鲁与詹姆斯·A·罗宾逊的合著的《Why Nation Fail: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中文译名是: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可以说这是我近两年读过最好的书,推荐过给身边的很多人,借着这次诺奖的东风,我忍不住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向读者推荐了。

这里事先声明,我没有拿到来自任何商家的广告费,单纯就是我自己认为这本书是洞察世界与现实的最好选择,一份肯德基套餐的开销,能够掌握制度与财富的密码,是非常划算的。这本书中,几乎没有晦涩难懂的数据表格,只有一些灵魂拷问,随后给出案例解释,让你眼前一亮。无论是历史上的难题还是当今现实的困境,他们从何而来,去往何方,本书都会给你答案。

我们来看一个非洲百年来的赤贫之地——刚果,刚果在非洲算是接触外界非常早的地区了。15、16世纪的航海家就曾到达此地,对这里的评价是“赤贫”,他们的文明还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没有文字、车轮,甚至没有犁等农业工具。这个时候的殖民者,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掠夺,一穷二白的,能抢到什么呢?反而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可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东西。

葡萄牙人给刚果带来了火枪,传授给了他们一些农业耕种方面的技术,同时给他们传播了基督教,也教刚果的上层人士读书写字。很快,刚果的国王具备了读写能力,还组建了一支拥有500名火枪手的军队,加上从欧洲人那里学来的工具,引进的技术,按说刚果应该迎来了他的腾飞时刻吧?结果恰恰相反。

往后数百年,刚果依旧一贫如洗,到了19世纪,臭名昭著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确实在刚果通过开矿等方式赚取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注意一点,利奥波德二世到来之前,刚果的贵族们也可没有好到哪里去,随时可以享用从欧洲进口的奢侈品,奴仆成群。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刚果统治者们的纸醉金迷来自于对刚果下层人的盘剥,用敲骨吸髓的方式,从自己的子民身上榨取了大量的财富,将他们置于生死线上来换取自己天堂一般的生活。这种情形下,要想改变,底层人只能通过暴动的方式,问题是,谁又能抵挡得住国王的火枪手呢?

有人可能会问第二个问题了,那么国王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先进的耕作、经商技术,让子民们也把蛋糕做大,大家一起来分享呢?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第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第二,就是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要告诉我们的一个秘密了:国王从来就不想分享创造财富的可能性给自己的子民,这是汲取性制度下的一个通病。人类一切走出的贫穷的斗争,可以说都是与汲取型制度的斗争。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刚果,没有任何人有权力,也没有任何一项制度可以阻止国王征用民众的肉体和财富,国王和精英不会受到任何约束,盘剥下面的人,他们日夜从事体力劳动,累死累活,能够产出东西供我享受就可以了。我只管指标,至于他们用什么方式达成,那和我有啥关系呢?

然后关于技术嘛,当然不能全给这些民众了,万一他们学会了,能种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他们的力量可就变强了,咱们贵族老爷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嘛,就算是牛马也懂得休息,在生死抉择面前,还是会逃命的不是,这种高强度压榨之下,消极怠工,必然是常态,一旦活不下去了,就用脚投票跑路,惹不起咱躲得起吧,这样的社会,基本的活力都是一种奢望,何谈进步与创新呢?

说到这里,你真的认为大清的马拉火车单纯是因为统治者愚昧,怕震慑皇陵,破坏风水吗?这可能只是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们骗骗下人的说辞,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他们内心比谁都清楚。顺便说一句,马拉火车可不只是大清的专利,与大清同期的帝国中,这类例子可谓举不胜举。

与满清同期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国情有些地方出奇类似。英国社会慈善家罗伯特·欧文试图说服奥地利政府为了改善民生做出一些努力的时候,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助手是这么说的:我们一点也不希望广大群众过得更好、更独立......否则,我们怎么统治他们?听听,这是人话么?不过帝王贵族们可能都是这么想的,只不过这位老哥比较耿直。

臣子如此,皇上也和大清的老佛爷没多大差别,弗朗西斯治下的奥地利,千方百计地阻挠新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他反对建设工厂,认为工厂会把贫穷的工人集中到城市地区,这样,很可能就威胁了传统精英们的地位。当工业革命爆发,大臣劝他修铁路的时候,他答复道:“不,我跟它没一点关系,免得革命在这个国家发生。”

不久后,多瑙河畔建成了一条充斥着爬坡与弯道的铁路,车厢也是用马匹来拉动的,,一直持续到19世纪60年代。广大金融家与实业家倒是看到了在哈布斯堡发展铁路运输的潜力,问题是被皇帝陛下一再否决啊。维持现有的农村封建土地制度,是皇帝陛下最喜闻乐见的。

而同期的沙俄,操作可谓一模一样,经历过十二月当人政变的尼古拉一世,对新兴技术与工业可谓是深恶痛绝,不仅采取减缓工业发展潜力的措施,还多次取消工业展览,生怕技术外泄一点,被人看见,带来发展的同时所释放出的社会流动与不稳定,威胁到他的统治。

长达数十年间,俄国只有一条铁路,连通皇宫驻地到彼得堡城区,全长17英里。他是这么评价铁路的:铁路并不总是源于天然需求,更多的是人为需要或追求奢侈的目标,它们刺激了不同地区之间不必要的旅行,这完全就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如果尼古拉一世一辈子和那些非洲深山老林的黑叔叔一样,在一片圈定的地区自娱自乐,倒也无所谓,问题是他老人家还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啊,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克里米亚战争,缺乏后勤与铁路运输的沙俄军队,遭受来自英法的降维打击,一败涂地,尼古拉一世服毒谢罪。这是历史给他的报应,汲取性制度,给予了他短暂的享受安宁与奢华的空间,但这一切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千疮百孔的帝国,早已不堪一击,只差一记重锤将其砸烂。

这就是阿西莫格鲁和他的伙伴们告诉我们的秘密,进步与富裕,来源于包容型的制度,而汲取型的制度,或许能在一些领域,短期内初见成效,但长远来看,必然是问题迭出。汲取型的制度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这样的制度之下,会人为地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因为施行汲取型制度的地方,无一例外,不是既得利益者想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可以永远得到保障,而他们最惧怕的,就是新生产力所带来的变革。

说到这里,提几个洪武大帝做的事情:限制人口流动,要求所有人秩序井然的生活劳作在一片地方,匠户、军户世袭,然后对贸易与下海经商严苛控制,片板不得下海,自己的子嗣,全部封王,由大明的财政供养。把这几个联系在一起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没有变革,必然出现“嘉靖者言家家皆尽而无财用者”。

再讲一个书中很有意思的故事,2000年津巴布韦银行举行一次彩票抽奖活,在银行存款5000元以上的用户,都有机会参与。奖项揭开的那一刻,还是让主持人非常惊讶——中奖者正是该国总统穆加贝,在中奖前,他刚刚把自己和内阁的工资,提高了百分之两百,津巴布韦官方说这次抽奖的结果完全公正,啊呸,你们相信嘛?

这种总统可以随便加薪百分之两百,随意中彩票的地方,会发生纸币变得不如厕纸值钱,真的别觉得奇怪,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尤其是这种通过武装力量上台试图一劳永逸的地方,欲望吞噬的不止是他的心,更是这片国土上无数生民的血汗。

最后多说一句,这本书中讲述的内容,既跨越了很长的时间长度,也遍布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通读这本书,不仅对历史的认识会上升一个台阶,理解当下一些现实问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看透本质。这是那些琐碎的信息和营销号无法给予的。我用一句话来作为结尾:比较可惜的是阿西莫格鲁这样的人太少了,比较幸运的是我们和他同时代,还能读到这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