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陈(冲):两岸关系用标点符号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标点符号,古即有之,三字经所谓「明句读」是也,但古书多无断句,相传是硕学之人,知书通经,故不屑为之。然不用标点,难免滋生误解,一甲子前,在小学同学之间,就有清朝诗人赵怡养关于「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断句笑谭,只是至今仍搞不清楚如何会产生七种不同的断句。

最近某位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因选举将届,运用括号,发明「中华民国(台湾)」的新用法,据称可以脱独,意图缓解盟邦疑虑,也松懈两岸关系的紧绷。认为用括号就可急转弯,似乎对标点符号寄望过高,依过去经验,符号只能稍事舒缓僵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说实话,两岸现状是古今中外、前所未见国际法上的独特课题,自然会开发出各种有创意的语法,包括运用标点符号,以因应或满足特定的意识形态。

1980前后,因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影响,中华民国在国际组织遭受排挤,但台湾的经贸实力又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大陆改革开放后,试图融入国际体系,又惟恐造成国与国关系,标点符号就扮演关键角色。

上世纪九零年代,东欧集团瓦解,欧洲重建资金不够充裕,适合我国与EBRD(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发展双边关系的良好时机,发生有名的Five-million-dollar comma故事。当时(1991年)欧银愿意以特别观察员(Special observer,介于会员与观察员之间)邀我,并善意提议,由台北提供资金,协助东欧重建,我方则建议如能去除Taipei, China(IMF用语)之间的「,」,语法上,Taipei变成China的形容词,则我方愿提供五百万美元专案资金,EBRD当时有政治上的困难,几经折冲,欧方将标点后的空间缩小一格成为Taipei,China,但这又违反文法,不能通过软体检测,据说欧银特别为此开发一软体,以免文件无法付印。其后互动良好,我方对欧银的援助持续增温,目前EBRD官网均称Taipei China,符合我方当年原意,只是时改境迁,因意识形态,官方对早年争取的名称,反而不愿张扬。

其实Taipei,China的议题早在亚洲开发银行时代,就已存在。中华民国是亚银创始国,1986年因被迫改名(Taipei, China)而暂停参加亚银活动,1988年决定采务实政策重返,1989年适逢北京主办年会,郭婉容部长于演奏主办国国歌时,双手交叉胸前,吸引全球媒体焦点,自此迄今,我国都以「抗议」方式参加,不过1997香港回归,改采Hongkong, China名义,为免我与香港同视,几经协调,亚银官方以减少一空格Taipei,China称我,以示区别。由此看出,在处境困难中,财金界还都积极保持国际参与。

当然还有无关标点符号、但也算文字游戏的插曲不少,例如近日杭州亚运以及历届奥运,我方所使用的Chinese Taipei,也是1979后双方在IOC(国际奥会)多次协商,讨论各种可接受方式,历经洛桑协议、司法诉讼、假处分等程序,及各方努力,1989年双方奥会在香港商定目前通用的作法,也许有人感到委屈,也许有人不平,但本意都是希望年轻、优秀运动员能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崭露头角的机会,台湾与世界体坛能齐头并进。Chinese Taipei(中华台北)也是在国际经贸体系的钥匙,不论是APEC、WTO、IAIS、IOSCO,都不因意气用事而断送未来世代与国际社会互动的机会,至于是否使用标点符号,并非重点。

有一点不解的是,以往在国际上巧用标点符号的案例,都附加于英文是给外国朋友看的,务实台独工作者将符号用在中文名称,这是给谁看的呢?又有何特殊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