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周边红色旅游亮点纷呈

百年岁月峥嵘,京津冀大地上,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已经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为我们树起永远的历史丰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五一”小长假前夕,记者走访京津冀周边红色旅游景点看到,游客络绎不绝。大家纷纷表示,参观这些红色景点,传承先烈精神,感受时代脉搏,对做好当前工作大有裨益。

怀来

红色基因永传承

本报记者 丰家卫

1948年5月25日,解放河北隆化县的战斗总攻号吹响,敌人的碉堡建在桥上,火力很猛,冲锋的战士一批接一批倒下。董存瑞要用炸药炸这个桥,当时他没带炸药架子,最后只能自己当架子,完成了擎天一举……

在董存瑞纪念馆馆长孙小梅的讲解中,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至今听来仍然令人敬仰、眼眶湿润。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的英雄壮举,为我们树起一座永远的英雄丰碑。1968年,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烈士的故乡——河北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建成了烈士纪念馆。数十年来,吸引了众多干部群众、学生前来参观缅怀

在董存瑞纪念馆中,孙小梅通过一件件实物介绍,1943年北平抗日根据地建立后,14岁的董存瑞当上了儿童团长,他和战友们一起参加村民自卫队,站岗、送情报、埋地雷、端炮楼、割电线、翻铁路等,参加抗日游击斗争,成为村里的抗日骨干。

董存瑞牺牲前,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论辈分,董存瑞的下一代本该以“孝”字取名。但据董存瑞的弟弟董存金生前回忆说,为传承哥哥董存瑞的精神,他给四个孩子分别取了继先、继英、继红、继华的名字,寓意为“英雄先烈、红色中华”。

董存金的孙子董思琦1988年出生,小的时候也是听着董存瑞的英雄事迹长大的,和普通的孩子相比,他听到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同感受?

董思琦说,很小的时候,他对这件事情是模糊的,只知道家里曾有这么一位长辈。而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母亲在他小时候一再提醒他的一句话:“你跟别人不一样,有些事情你不能做。”

大学毕业至今,董思琦在北京创业,和朋友共同经营一家影视传媒公司。工作中渐渐成长的董思琦越来越深刻理解母亲曾经的话。“朴素的话就是告诫我,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之于我,就是做任何事情的行为准则。”

董思琦告诉记者,这种红色基因一直在他的家族中传承。去年2月,董思琦的叔叔,也就是董存瑞的外甥,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民警艾冬,因急性脑出血去世,牺牲在抗疫一线,年仅45岁。艾冬生前先后被评为奥运会“安保标兵”、首都公安“法制之星”。

董存瑞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震撼人心,如今感染着更多人。孙小梅介绍,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董存瑞纪念馆启动了“同上一堂课,学百年党史颂党恩——做存瑞精神传承人”主题教育活动,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

孙小梅说,如今董存瑞的家乡怀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乘坐京张高铁,从北京到怀来最快只需29分钟,方便了各界群众前来缅怀。“‘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的这句生命绝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努力。作为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我的责任,我会倍加珍惜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好董存瑞精神,使之薪火相传。”

蓟州

乡村振兴巧借力

本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曾子益

“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的盘山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山势雄伟险峻,曲折迂回,形成天然屏障。在抗战烽火连天的岁月,这里也曾是冀东革命根据地抗日的重要战场,成为河北东部抗战的中心

1938年7月,冀东发动了有10万人参加的抗日武装大暴动,给日本侵略者及汉奸以沉重的打击,当时的蓟县有上万人参加抗日联军。

走进盘山烈士陵园,排队等待到烈士纪念碑下献花的人络绎不绝。远道而来的中学生几乎占满了陵园的主路,庄严肃穆。主路两侧竖立着2000多名英雄烈士的墓碑,引领着每一个走进陵园的人去探寻这些抗战英雄背后的历史故事。

全面抗战时期的冀东,有一位英雄妇孺皆知,敌人把他视为克星,经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这位英雄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

1940年5月起,日伪军重兵“围剿”盘山根据地。包森率部多次对日伪军予以痛击。1941年,八路军十三团一营在盘山一带抗击数倍于自己的日伪军两天两夜,并取得了突围战的胜利。1942年2月17日,包森在遵化县野瓠山的对日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付出牺牲人员总数达两万人的巨大代价后,盘山根据地终于坚持到了最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57年,在盘下脚下兴建盘山烈士陵园。陵园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蓟县革命斗争简史及重大惨案纪念碑廊、“永恒的纪念”雕塑、革命纪念馆、烈士骨灰堂和牌楼等。

多年研究天津抗战史的专家王凯捷介绍,盘山是冀东西部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十三团的活动范围包括今天天津的蓟州、宝坻、宁河、武清,北京的平谷、顺义,河北的三河、遵化等多地。盘山根据地对平津敌伪造成很大威胁,在冀东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不仅成为人们的精神标杆,也成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盘山烈士陵园副主任刘燕海告诉记者,多年来,盘山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育面拓展到京、津、冀等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接待社会各界群众多达56万人次。

在盘山脚下,包森曾战斗过的地方——蓟州区官庄镇联合村,如今坚持生态优先,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依靠盘山的旅游资源。2000年到2003年,联合村已经有五六十户人家开办起农家院,现在,联合村有农家院140户。

蓟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蓟州区正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联合村的12处红色遗址,包括莲花峰七壮士跳崖遗址、冀中大暴动预备会遗址、冀中军区野战医院、冀中军区干部培训基地、冀中军区报社遗址、李子光包森养伤洞遗址、兵粮洞等,都成了联合村的独特资源。

涿鹿

桑干河葡萄

本报记者 李如意

通讯员 温婧 郭颖辉

从涿鹿县城走高杏公路,快到温泉屯时,丁玲纪念馆的指示标牌和葡萄之乡的宣传标语,串联起这个桑干河畔小镇的昨天和今天。1946年,作家丁玲从延安长途跋涉来到了张家口,在桑干河畔的温泉屯村,她与乡亲们朝夕相处18天,帮助这里完成土改并与这里的乡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此诞生。土改仅仅是个开始,60多年来葡萄种植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当地葡萄销售经纪人达100多人,葡萄专业合作社达13个。温泉屯正在谋划建设丁玲文化小镇、文化餐馆、葡萄文化园,生态旅游……与红色基因相结合的发展脉络续写着桑干河畔新的故事。

“当年,丁玲走东家串西家,访贫问苦、宣传政策、选拔干部,为温泉屯村的土改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1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她用部分稿费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农民文化站——温泉屯文化站。”在温泉屯丁玲纪念馆,解说员张启传一上午已经接待了两拨客人。她说,同样的解说词,她已经烂熟于心,但每一次看到参观的客人那种崇敬和感佩的表情,都会被感动。最近,来纪念馆开展党建活动的党支部有很多,每当她听见几十名党员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澎湃。

这座中式庭院古朴厚重,门楣上,遒劲有力的“丁玲纪念馆”五个大字是魏巍题写。院内,园林水榭设计精巧,根据丁玲真实身高和身材1∶1的比例建造雕塑,真实再现这位“文小姐”“武将军”的精神风貌。

截至目前,到丁玲纪念馆参观的游客已达五千多人次,作为一个乡镇级的纪念馆,这样的人流量并不算少。温泉屯镇党委书记李淑艳说,“以红色基因为引领,领悟提炼丁玲精神,给纪念馆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让我们的红色教育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而今,如何接续红色基因,写好温泉屯今天的故事,更值得探寻。温泉屯地处怀涿盆地北纬39°葡萄种植黄金带上,这里世代以种葡萄为生。龙眼葡萄以色艳、质优、耐贮藏闻名遐迩,被郭沫若誉为“北国明珠”。

“别看咱这山旮旯不起眼,一到葡萄采摘季,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经销商都往这奔,红火着哩。”80后种植大户韩海华,看中了村里种葡萄的优势,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村里跟着父亲种葡萄。两年前,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他和几家葡萄种植户组建起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多亩地,成立了果品发展公司。如今,韩海华家每年单葡萄收入就有近40万元。

经过几年探索,温泉屯形成了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小小葡萄串再一次架起了致富路。目前,全镇拥有5000余亩葡萄园,建起了多个农业合作社,有1000亩以上农业园区两个,每年生产的葡萄销往全国各地。

李淑艳说,温泉屯借助丁玲纪念馆这块红色招牌吸引游客进村,盘活葡萄系列体验式休闲度假吸引游客留村,探索出一条红色资源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集宁

塞外重镇奔小康

本报记者 韩梅

距离北京320公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是著名的集宁战役发生地,1946年1月至1948年9月,国共双方在这个地区共爆发了3次大战,曾有131名开国将帅指挥或参与了这场战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五一”前夕,乌兰察布市集中推出了6条红色旅游线路,景点包括: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哈伊尔地下党支部遗址、面粉公司大楼、车站水塔和纪松龄烈士纪念碑。

“每天至少有40个参观团4000多人来此参观,比以往同期增加了2倍多。”在总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的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广场,讲解员介绍说。

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里包含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战役指挥部旧址等21处纪念设施和参观体验景点。其中,集宁战役纪念馆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称号,集宁战役指挥部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0世纪中期,集宁只是一座塞外小城,它的城围只有7公里,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不过2万人。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解放前,集宁是绥东地区的心脏,集宁东边的张家口(当时叫张垣)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中心,西边的山西是西北部晋绥根据地,集宁如果被国民党占领,我党的两大根据地将被隔开。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得集宁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集宁战役》主编、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研究会副会长任致中介绍说。

任致中说,集宁战役用隆隆的炮声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是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华彩序章。

经受集宁战役洗礼的乌兰察布市,如今在北京对口帮扶、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政策支持下,如今成为拥有2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去年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座红色城市正在重温红色记忆、传承奋斗精神中变得越来越美。

创新协同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鲍南

“五一”小长假将至,红色旅游热度高涨。而作为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京津冀也成为热门目的地。

天安门广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西柏坡……一个个红色景区承载着一段段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质朴的爱国情怀。加之京津冀还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点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红色资源往往能和周围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产生联动,不仅激活了整个旅游产业的活力,还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扶贫事业提供巨大帮助。

据票务网站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全国红色旅游核心参与人群中“00后”“90后”占比超四成,“80后”占比近三成,整体40岁以下人群占比高达89.1%,红色旅游需要做好接待年轻人的准备。但长期以来,机构旧址、名人故居、战争遗迹、烈士陵园……京津冀的红色旅游资源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资源开发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互动性、参与感不强,容易让游客产生“打卡”心态。同时,在景区管理上,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导致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景点过度商业化,小摊林立、拉客宰客;有的景点则过度娱乐化,甚至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种种问题下,三地红色景区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知名景区人满为患,管理粗放的景区口碑败坏,“小而美”的纪念馆无人问津,这显然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旅游资源分配不均,协同无疑是破题之钥。近些年,京津冀旅游协同是大势所趋,相应的制度建设、路线规划、优惠措施等已有不少,而在专门针对红色景区的协同上,除了联合推介会、旅游联展、10条主题红色旅游线路等宏观政策外,还需要更多微观上的合作,类似于红色景区联票、京津冀红色旅游专列等。在这方面,北京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西城区在阜平晋察纪念馆建立了“北京市西城区党性教育基地”,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旅游发挥教育意义。

今年正逢建党百年,从供给到需求,京津冀的红色旅游迎来多重红利加持,也给予了三地红色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相信在越来越多的协同探索下,三地可以形成一个“京津冀大红色旅游圈”,让红色旅游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