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预后如何?动机愉快感缺失起重要作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动机与快感缺乏对影响跨诊断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撰文|储敏怡

阴性症状,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快感缺失、动机缺乏、社交退缩、情感淡漠和言语减少五个方面。近来关于阴性症状潜在结构的研究表明,阴性症状至少可以被区分为两个因子,即动机愉快感缺损和表达缺损。

过往传统的观点认为,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所特有的临床症状表现。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阴性症状在其他精神障碍(包括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中同样存在,并可能是精神疾病长期预后的跨诊断标志物。

以往大部分研究已一致发现,阴性症状是预测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人群功能结局的重要因素。

最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指出,阴性症状中的动机愉快感缺损,而非表达缺损,对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起着关键作用。由此可知,过往研究主要关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且发现阴性症状的两因素可能对社会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尚缺乏从跨诊断的视角出发,去探究在跨诊断样本中动机愉快感缺损、表达缺损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模式。从跨诊断的视角去探讨该问题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临床干预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填补这一研究不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NACN Lab)、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客座教授陈楚侨研究团队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易正辉主任团队及其合作者进行了一项跨诊断的网络分析,纳入了19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92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和67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专门考察阴性症状、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之间的网络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他们采用了新一代的阴性症状临床评估访谈 (CAINS) ,并结合了传统的临床评估访谈如阳性和阴性症状评估量表 (PANSS) 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 测量所有患者的阴性症状、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以及社会功能。

他们发现动机愉快感缺损在“症状维度” (如图1所示) 和“症状条目” (如图2所示) 两个层面的跨诊断网络中都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在症状与社会功能的联系上,尤其是动机愉快感缺损而非表达缺损,与社会功能密切相关 (如图1和图2所示),且能解释更大比例的社会功能变异。

图1 症状维度层面的跨诊断正则化偏相关网络和中心性估计

▶a) 阴性症状、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在症状维度层面的跨诊断网络 (n=351)。网络中的节点代表8个变量,即由CAINS量表测量的动机愉快感缺损、表达缺损两个因子,由PANSS量表计算得到的阳性症状、紊乱症状、兴奋症状及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得分和病程。

边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正则化偏相关程度。蓝色和红色的边分别表示正相关和负相关。边越粗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关联更强。节点周围的饼状图表示该节点在网络中的可预测性。饼图中蓝色的比例越大,表示该节点的可预测性越大。

▶b) 症状维度网络中节点的标准化中心性估计。中心性估计的指标包括强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预期影响四个指标。

在该研究中,由于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两个指标并不稳定,主要根据强度中心性和预期影响进行结果的解释。中心性指标的数值越大,代表该节点在网络中越重要,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

图2 症状条目层面的跨诊断网络和中心性估计

▶a) 阴性症状、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在症状条目层面的网络(n=351)。网络中的节点为PANSS量表和CAINS量表的症状条目,社会功能评分和疾病持续时间共29个变量。

▶b) 标准化中心性估计。

除了上述基于整体样本的分析,陈楚侨教授与易正辉教授等人还对每组患者分别进行了网络及相对重要性分析。

然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重度抑郁症患者呈现出一种有趣的独特的相关模式,即阴性症状的动机愉快感缺损、表达缺损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具有相似的影响程度,而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动机愉快感缺损对社会功能的影响高于其他变量。

这一发现显示动机愉快感缺损与表达缺损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可能在这三个临床组中有所不同。临床医生往后需要对这些临床群体的社会功能进行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干预。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动机与快感缺乏对影响跨诊断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动机愉快感缺损可能是缓解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潜在干预目标。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无需下载即可在线查看~

本文来源: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责任编辑:土土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