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轻中度失智症者的认知活动

部分长者经过神经内科的检查后,会发现自己可能落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失智症的阶段。(示意图/ Shutterstock )

当长者年岁渐长,会发现岁月的无情不只出现在外观及身体,有的长者会感到记忆力减退,部分长者经过神经内科的检查后,会发现自己可能落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失智症的阶段。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由认知正常逐渐演变成退化性失智症(Dementia,以下简称失智症)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根据统计,约有50%罹患失忆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人会在4年内持续退化成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以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为大宗,罹患失智症的人会逐渐出现记忆力及其他认知能力的退化,包含时间地点定向感、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社交能力、甚至动作能力。失智症依靠药物仅能延缓而非治愈,且照护或处理失智症问题的场所大多在家中,而非医疗场域。记忆力及认知能力的退化程度关系着日后长期的生活困难,对照护者负担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预防或延缓认知功能的退化,是失智症者及家属最急迫关切的议题。

目前延缓失智症的方式有药物治疗(乙醯胆碱酶抑制剂及NMDA受体拮抗剂)及非药物治疗。国内外研究显示非药物治疗对延缓认知退化,维持生活功能具有一定的效果。目前已知保持健康的身体,食用地中海类饮食,固定运动,以及持续训练大脑,对预防或延缓失智症有所帮助。

前台北荣总一般神经内科主任刘秀枝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到,美国的修女研究中,发现有些死后大脑解剖出有中度阿兹海默症退化的修女,在生前的生活功能,认知测验并没有太多或明显的减退,这让现代无法治愈失智症的人们发现,即便大脑内的淀粉堆积,神经纤维纠结,仍有机会尽量维持失智症者的生活功能。

如何透过非药物的方式来治疗失智症呢?可从以下几个面向来进行。

• 进行启发性休闲活动

研究显示常从事动脑的启发性休闲活动,与从事被动式休闲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比较,4年后罹患失智症的机率较低。启发性活动如:阅读、写作、玩麻将或纸牌游戏、参加义工团体或慈善活动等。简而言之,就是尽量参与各项活动,若失智症者在家的生活型态闲散,家庭照顾者不妨安排社区活动,或到失智据点,这些都是很好的选择。

• 使用记忆策略

1. 分类:请病人记忆一串词语,练习以分类的方式协助记忆,例如记忆公车、橘子、苹果、电视、报纸、轮船、榴梿、火车和手机。依交通工具类(公车、轮船和火车),水果类(橘子、苹果和榴梿)和日常用品类(电视、报纸和手机),透过语意意义和概念整合协助记忆。

2. 图像记忆:透过视觉编码的方式记忆物,例如要记得公车、轮船和火车,可以想像一个跨海大桥,桥上有一辆公车,而下方有一艘轮船,远方的铁轨上有一辆火车。

3. 覆诵:失智患者家属常抱怨失智患者同一件事情要问好几遍,但其实这是他们保留记忆的重要策略,重复编码、储存有助于固化记忆。对于轻、中度的失智患者,可定期安排覆诵地址、电话、家人名字、车牌号码甚至宗教经文的活动。

4. 纪录提示:借由撰写行事历或便条纸,协助自己记得日常琐事或细节,这虽然不主要靠大脑记忆,但记录的过程,看到提示并回想事件(再确认),让失智症可以用较轻松的方式提取记忆。

• 认知刺激

认知刺激治疗(CST)由英国两位教授,Martin Orrell 与 Bob Woods 开发及监督,适用于失智症者的团体活动。而个人化的认知刺激治疗,也被证实可以有效改善失智症者与家人的关系,以及照顾者的生活品质。目前台湾并没有执行该团体治疗,但在安排轻度失智症者的活动时,不妨借重参考认知刺激的原则,例如:征求意见但不求对错;不只缅怀过去,更要带回此时此刻,进一步与当下的状况作连结与比较,可使用的方法如下:

1. 建立定向感:使用报纸或周围环境的资讯,询问跟暗中提示现在的时间、地点或天气,不只是单纯问答,这个目的就是导引失智症者观察周围资讯,引导到此时此地。

2. 讨论时事:讨论现在的新闻时事,以及讨论这个新闻时事带来的观念,并可以提出这些新观念与过去观念不同的地方。比如说生育率下降,现代人为什么选择生得少,和过去相比有哪些观念不同了?

我的人生故事:看看家人和朋友的旧照片和最近的家庭照片。说一说关于家人的有趣故事,和家人保持关系的技巧,个人对家庭的观念。进一步可以请失智症者说出每个成员的详细资讯,比如生日和出生地,或这几年来这些家人的变化。

• 缅怀旧物

中度失智症者无法记得最近的事情,但可记得前几年甚至是青年时期的事情,借由过去的经验、工作时期常用的物品、年轻时听的流行歌曲、回溯以前过节的习俗和节目,使失智症者的大脑活跃,重温当时的感受与经验。

进行活动的原则

在照顾者安排这些活动时,必须先知道,失智症者的表现和一般人不同,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学习不会带来进步,家庭照顾者要设计并且把闲散时间填满,也是额外负担,尤其当失智症者不想做活动,觉得无聊时,或是家庭照顾者觉得失智症者不专心、做不好时,也会觉得烦躁与丧气。采用以下原则,平衡失智症者和照顾者的需求,会让建立活动这件事维持得更长久。

• 活动的意义不在于做的结果,而在做的过程

活动过程中,失智症者付出的努力,过程中得到的微笑、对话、讨论,比活动的结果(如:做得好不好)来的重要。

• 活动个人化,同时取材于过去的兴趣与能力

安排活动需要考虑个人的生活故事,以及现在能力的程度,例如过去喜欢玩扑克牌或桥牌的人,现在可能无法完成复杂的活动,但是可以从扑克牌洗牌,或是看人玩牌得到乐趣。

• 活动必须要能唤回过去工作的感受

失智症者最能从事的是自己喜爱或过去工作经验相关的事情,例如:农夫仍会从事拔草,家庭主妇需要列出要购买的物品并外出采买。

• 活动最好能够刺激感官

若活动能刺激各种感官是最好的,例如:拔草可以让失智症者踩到、摸到湿润的土地,也能看到不同颜色的植物和果实。

• 活动需要他人的启动或协助

当失智症者失去开始活动的能力,必须由照顾者先启动,例如:备好菜品配料让失智症者下厨。准备好葱和椅子,示范并告诉失智症者该怎么捡葱。

• 活动可以很短

失智症者的注意力长短不一,当我们遇到持续注意力短暂的长者时,要接受他们就只能进行很短的活动,但照顾者可以灵活的设计在一天内重复执行这些活动,例如阅读、洗杯子。

• 到处都可以活动

生活当中任何小事都可以是活动,无论是谈论时事、学业、婚姻,观察茶壶的纹路,摆平衣服的折痕都是活动。

本文转载自台大医院云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