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美国高薪厚职!敲中国竹竿的后果就是70后科学家荣获世界大奖

引言: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要想能够探测宇宙深处的奥秘一定就离不开“天眼”。

但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大最灵敏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就在我们中国。

这一重器的投入使用谈及背后建造这一大国重器的人,便离不开这位年轻的天文科学家——李菂(dì)。

图为:李菂

拒绝国外高薪,毅然回国效力

1972年出生的李菂,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对物理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在北京大学读完本科后,李菂就去美国留学,潜心钻研物理天文学。凭借着极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很快,他就受到了美国团队的重用。

在美期间,他曾在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做天文学者、任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和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学者,并被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聘请为研究员,要知道,这个美国实验室里外国人屈指可数,而中国籍的李菂便是其中之一。

(图源:百度百科)

但过了不久,得知中国FAST工程即将拉开建设序幕,李菂内心深处回归祖国,为祖国天眼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渴望愈发强烈。

美国为了能够留住李菂,给出了超高薪资,李菂也在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是继续享受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与生活条件,还是回归祖国,投身到更需要他的地方?

但是,李菂没有犹豫,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天眼”贡献出自己的毕生所学。

(图源:百度百科)

2012年,李菂放弃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薪工作,全职回到中国,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恒星形成及星际介质演化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全身心投入到FAST项目的建设中。

归国后,李菂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他领导发现了FAST第一颗新脉冲星、第一例新快速射电暴,并主导发表了多篇FAST相关的科研论文。

(图源:百度百科)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射电天文学的发展,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源:中国科学院)

更是在今年7月成为中国首位凭借在中国国内取得的杰出学术成果,斩获马塞尔· 格罗斯曼奖的科学家。

要知道,这个奖项在国际物理界份量有多重,霍金、钱德拉塞卡等诺贝尔奖得主也曾获得过这一奖项,在此之前,也只有杨振宁(2015年)、李政道(2015年)、丘成桐(2018年)三位华人科学家得过这份重量级的奖项。

图源:央视新闻

这份奖项足以看出李菂在“中国天眼”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如此重磅的荣誉,也向世界宣布中国在世界的科研话语权正在不断上升。如此伟大的科学家回归祖国为国争光,实在难得可贵!

当然,像李菂这样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在我们国家并不少见。最为杰出的代表就有“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图为:钱学森为学生们讲课

要知道,钱学森可是被写进教科书的人物,他在美国时就曾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多次发表重要论文,归国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在中国航天事业留下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当时的中国资源匮乏、环境恶劣,钱学森选择归国,就足以见得他“拳拳赤子爱国心”,可他的归国之路异常艰难,美国人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想尽一切办法为不让杰出的钱学森回国甚至软禁监视他。

图为:央视新闻曝光的钱老当时回国时被美国海关扣押的行李,记录表上写着保释金15000美元

美国人还曾说1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宁愿毁掉也不能让他回国,但他从不畏惧,坚决回国。钱学森曾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图源:百度百科)

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受到我们国人最高的崇敬,是因为他们以超越个人利益的深远目光,毅然拒绝了国外的高薪与荣耀,选择回国效力。

图为:邓稼先

他们的毅然决定,不仅仅是从国外到国内地理上的迁移,更是心灵深处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践行。

能做出这般选择,更在于他们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愿意将个人的才华与智慧奉献给祖国的科技进步与民族复兴。

舍小家为大家,一代代人薪火相传

中国人永远都是国家利益至上,以大局为重,李菂当然也不例外。

大家知道,“天眼”的建设地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地理位置靠山偏远,而从FAST建造前到竣工,耗时6年多的时间,李菂都和其他科学家一起,住在山里的工房里,没有丝毫抱怨。

但长时间驻扎在偏远的观测站无疑是对家庭生活的巨大牺牲,李菂回家见亲人的次数屈指可数。

然而,他依然选择坚守岗位,在李菂看来,每一张图、每一条线、每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新的天体发现,就这样不知疲倦地计算着数据、观测天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来源:人民政协网)

“中国天眼”事业现如今在世界熠熠生辉,一定还离不开另外一个人——南仁东,他不仅是李菂的恩师,更是中国天眼(FAST)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天眼之父”。

(图源:央视新闻)

“外国人有的,我们也要有!还要建的比他们好!”这是南仁东得知日本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时对朋友说的。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只是说说而已,偏偏谁都不看好他,偏偏他最争气。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天眼”的建设哪一步都不容易,耗时12年,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700个无限奋斗的夜晚,经历了数百次的失败,即使在竣工前他也只是担心后续调试取得成效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对于南仁东而言,如果是为国家这一切都不算什么。耗尽22年的心血,他燃尽了自己的一生打造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只属于中国的“天眼”。

就在前几天(9月25日),“中国天眼”完工启用也已经8周年了,让我们祝它生日快乐!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希望大家也别忘记了“天眼之父”南仁东老先生!

从南仁东到李菂,中国天眼事业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得以闪耀世界,像他们这样的科学家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时光,牺牲了个人的舒适与安逸,将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科研事业中。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个人身上,更在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中薪火相传。南仁东走后,李菂扛下了中国天眼事业的大旗,这何尝又不算是一种薪火相传呢?

图左为李菂,图右为南仁东

这种薪火相传的深度,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模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升华,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为一线科技工作者点赞

在当今社会,追星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娱乐明星占据头条版面,我们时常会被娱乐明星的光鲜亮丽所吸引,盲目的崇拜也导致许多青少年走向不归之路。

但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追星,追什么样的星?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偶像?其实,国家强盛并不靠明星,最终靠的都是科研人才,那些我们往往会忽视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

(图源:央广网)

他们之中,有像钱学森、南仁东、李菂这样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科学家;

有像李四光、高登义、谢和平这样深入极地高原,探索自然奥秘,为国家资源安全与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的地质学家;

还有像袁隆平、李保国、郭天财这样扎根农村,用科技的力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农学家……

还有很多很多甘愿为祖国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生的伟人,他们的工作,虽不似娱乐舞台那般光鲜,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福祉。

正是这些科学家,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了真正的时代之星,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追这样的星,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对责任与担当的颂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偶像,不在于外表的光鲜或媒体的曝光度,而在于那份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以及对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

当我们为他们的成就喝彩时,也是在激励自己,要怀揣梦想,勇于探索,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年5月30日是全球科技工作者日,不仅是在那一天,更应该是在每一天,我们都应该把目光转移到这些默默无闻的科研英雄身上,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追星态度,也是对未来最美好的期许!

来源:科技日报

李菂就像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宇宙探险家,带领着我们一起在宇宙的神秘世界里闯荡。

凭借着中国国内的学术成果斩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他是了不起的国之栋梁!

图为:李菂接过“马塞尔·格罗斯曼个人奖”奖杯

当然,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代表了中国科技迈向了新的台阶!还有许多出色的科学家他们永远都是中国最坚实的臂膀,我们永远都应他们点赞,向他们学习!

图源:新华网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对中国的科研人员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